寄意真同物象先释义


【寄意】陶潜《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》诗:“寄意一言外,兹契谁能别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绍熙内禅》:“汝愚(赵汝愚)永州安置,至洪州而卒,朱熹为之注《离骚》以寄意焉。”明唐顺之《西峪草堂记》:“夫嵬才杰士,其所寄意,必於奔漰汹涌之川、巑岏崔巍之峰、泱漭千里之野,极世间险恠瓌伟超旷之观,然后足以饜其耳目,而发其跌宕濩落不羈之气。”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六:“逸少(王羲之)好鹅,亦是偶然寄意。”唐弢《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》:“反复咏叹,寄意深远。”
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
【同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東切,音桐。《說文》合會也。《玉篇》共也。《廣韻》①也。《易·同人》天與火同人,君子以類族辨物。《書·益稷》敷同日奏罔功。又《廣韻》齊也。《書·舜典》同律度量衡。《詩·小雅》我馬旣同。又聚也。《詩·小雅》獸之所同。《傳》同猶聚也。又和也。《禮·禮運》是謂大同。《註》猶和也,平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六律六同。《註》六律合陽聲者,六同合隂聲者。又《典同》掌六律,六同之和。《註》律以竹,同以銅。言助陽宣氣,與之同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詩·

【物象】1.外界事物。三国魏曹植《七启》:“耽虚好静,羡此永生,独驰思於天云之际,无物象而能倾。”2.物体的形象;事物的现象。晋王谧《答桓太尉难》:“良以冥本幽絶,非物象之所举;运通理妙,岂粗迹之能酬?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洛水》:“北歷覆釜堆东,盖以物象受名矣。”《文献通考·经籍九》:“汉魏间人所为文,名有‘连珠’者,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。”清刘大櫆《<张秋浯诗集>序》:“乃縈情於歌咏,寄志乎风骚,比拟辞华,雕鏤物象。”叶圣陶《隔膜·阿菊》:“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。”3.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。

【先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蕭前切,霰平聲。《說文》先,前進也。从人之。《徐曰》之,往也,往在人上也。一曰始也,故也。《玉篇》前也,早也。《孝經·感應章》必有先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象帝之先。又祖父已歾曰先。《司馬遷·報任安書》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晉有先軫。又《韻會》凡在前者謂之先,則平聲。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,則去聲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見切,音霰。《增韻》先之也。《正韻》相導前後曰先後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以先愷樂,獻于社。《註》先猶導也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