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鮓未垂训释义


【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又寄生,草名。又寄居,小蟹名。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【垂训】垂示教训。《文选·夏侯湛<东方朔画赞>》:“傲世不可以垂训也,故正諫以明节。”刘良注:“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。”三国魏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夫先王垂训,开端中人。”明李贽《答马历山书》:“虽各各著书立言,欲以垂训后世,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。”清陈炽《<盛世危言>序》:“顾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空文垂训,道可传而器不可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