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奇险】险怪。《宋史·文苑传六·米芾》:“芾为文奇险,不蹈袭前人轨辙。”金王若虚《文辨》:“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於浮华;平易多於奇险,始为知本。”2.非常险要。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宋总兵》:“两金川地势奇险,碉卡柴立,兵将未言色沮。”
【驱】〔古文〕敺《唐韻》豈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虧于切《正韻》丘于切,音區。《玉篇》逐遣也。《禮·月令》驅獸毋害五穀。又《說文》走馬謂之馳,策馬謂之驅。《玉篇》驟也,奔馳也。《易·比卦》王用三驅失前禽。又軍前鋒曰先驅,次前曰中驅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祛尤切,音丘。義同。《詩·鄘風》載馳載驅,歸唁衞侯。《陸雲賦》昶愁心以自邁,肅旁人以曾驅。詔河馮以淸川,命湘娥而安流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區遇切,音姁。義同。《班固·東都賦》舉伐鼓,申令三驅。輕車霆激,驍騎電騖。《陶侃相風賦》華蓋警乗,奉引先驅。豹飾在後,葳蕤先路
【回还】1.犹往返,来回。南朝宋武帝《自君之出矣》诗:“思君如日月,回还昼夜生。”宋朱松《西湖泛舟》诗:“风艇纵看山转侧,烟堤儘逐水回还。”2.返回原处。回来。元高文秀《渑池会》第一折:“早回还,教公子开颜。”元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半夜里恰回还,抵多少夕阳归去晚。”3.返回原处。回去。元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“将江上应有战船,尽行拘收,不放关公回还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合围》:“听罢了令……各自里回还,镇守定疆藩。”4.犹反复。唐李峤《汾阴行》:“路逢故老长叹息,世事回还不可测。”1.退却;返回。《汉书·王
【寂寞】空虚无物。《吕氏春秋·审分》:“是故於全乎去能,於假乎去事,於知乎去几,所知者妙矣。若此则能顺其天,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天含和而未降,地怀气而未扬,虚无寂寞,萧条霄雿。”《文选·沉约<齐故安陆昭王碑文>》:“风尘不起,囹圄寂寞。”吕向注:“寂寞,言空虚也。”2.寂静无声;沉寂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忧苦>》:“巡陆夷之曲衍兮,幽空虚以寂寞。”王逸注:“寂寞,无人声也。”晋谢道韫《登山》诗:“巖中间虚宇,寂寞幽以玄。”老舍《微神》:“﹝小房子﹞里边什么动静也没有,好象它是寂寞的发源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