嗟余耳目更浅陋释义


【嗟】〔古文〕差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咨邪切,音罝。《玉篇》嗟歎也。《廣韻》咨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痛惜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嗟,也。《釋名》嗟,佐也。言不足以盡意,故發此聲以自佐也。《書·甘誓》王曰:嗟六事之人,予誓告汝。《詩·周南》嗟我懷人。又《齊風》猗嗟昌兮。《疏》猗是心內不平,嗟是口之喑咀,皆傷歎之聲。《禮·檀弓》嗟來食。《廣韻》同。《集韻》本作,亦書作。又《集韻》遭哥切,音。《易·離卦》不鼓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。《音義》王肅讀遭哥切《阮籍·詠懷詩》李公悲東門,蘇子狹三河。求仁自得仁,豈復歎咨嗟。又《韻會

【余耳】耳的并称。陈馀、张耳,原为刎颈之交,居约时,相然信死,及据国争权,卒相灭亡,交友不终。后因以为势利之友的典故。明高启《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南游》诗:“愿君穷达存此心,勿使千年笑餘耳。”参阅《汉书·张耳陈馀传》。

【目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六切,音牧。《說文》人眼,象形,重童子也。《春秋元命苞》肝之使也。《韓詩外傳》心之符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氣之淸明者也。易說卦離爲目。《註》南方之卦,主視。故爲目。《書·舜典》明四目。《註》廣四方之視,以決天下壅蔽。又《博雅》視也。凡注視曰目之。《史記·丞相世家》平去楚,渡河,船人疑其有金,目之。又動目以諭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范增數目羽擊沛公。又含怒側視也。《周語》國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又《小爾雅》要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簭人掌三易,以辨九簭之名,四曰巫目。《疏》是要目之事。又見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浅陋】谓见闻狭隘,见识贫乏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前所上对,条贯靡竟,统纪不终,辞不别白,指不分明,此臣浅陋之罪也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七四:“若知不高,则识见浅陋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八五回:“朕自得丞相,幸成帝业;何期智识浅陋,不纳丞相之言,自取其败。”巴金《家》二九:“可是就内容来说,不但思想上十分浅陋,连文字也不通顺。”2.指见识贫乏的人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乐松之徒,招集浅陋。”3.狭窄简陋。《诗·陈风·衡门》“衡门之下”毛传:“衡门,横木为门,言浅陋也。”唐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惧其浅陋湫隘,不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