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茄】〔古文〕伽《唐韻》古牙切《正韻》居牙切,音嘉。《爾雅·釋草》荷芙蕖,其莖茄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蔕倒茄於藻井。《何晏·景福殿賦》茄蔤倒植。又五茄,藥名。《柳宗元詩》珍蔬折五茄。又古國名。《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》楚子使薳射城州屈,復茄人焉。又《廣韻》複姓,有茄羅氏。又求迦切,音伽。茄子,菜,可食。《本草》茄,一名落蘇,《五代貽子錄》作酪酥,蓋以其味如酥酪也。《王褒·僮約》別茄披蔥。《拾遺記》淇、漳之鯉,脯以靑茄。又地名。《晉書·郗鑒傳》鑒率衆渡江,與侃會於茄子浦。又通荷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衿芰茄之綠衣兮。《師古註》茄
【摘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歷切,音剔。《說文》拓果樹實也。一曰指近之也。《傅毅·舞賦》摘齊行列。《註》指摘行列。使整齊也。又《廣韻》發也,動也。《元稹詩》共邀連榻坐,兼去摘船行。《自註》音剔。又《唐韻》竹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陟革切,音謫。手取也。《唐書·建寧王倓傳》天后次子賢作歌曰:種瓜黃臺下,瓜熟子離離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三摘尚云可,四摘抱蔓歸。或作擿。
【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式周切《集韻》尸周切,音荍。《說文》捕也。《五經文字》作収,訛。《詩·大雅》此宜無罪,女反收之。《傳》收,拘收也。又《詩·周頌》我其收之。《傳》收,聚也。又《禮·玉藻》有事則收之。《疏》當有事之時,則收斂之。又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何以恤我,我其收之。《註》收,取也。又《戰國策》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。《註》收,猶息也。又《博雅》收,振也。《中庸》振河海而不洩。《朱傳》振,收也。又車軫也。《詩·秦風》小戎俴收。《傳》收,軫也。又夏冠名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周弁,殷冔,夏收。《註》收,言所以收斂髮也。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