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蹇滞】1.困窘;不顺遂。唐杜荀鹤《将入关安陆遇兵寇》诗:“家贫无计早离家,离得家来蹇滞多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一○回:“宋江嘆口气道:‘我想八字浅薄,命运蹇滞。’”王以仁《流浪》:“再想不到我的命运竟会蹇滞到这步田地。”2.语言呆涩艰难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威灵仙》﹝发明﹞引苏颂曰:“此药治丈夫妇人中风不语,手足不遂,口眼喎斜,言语蹇滞。”
【无我】1.没有自我;没有我这个人。《宋书·谢庄传》:“江东无我,卿当独秀。我若无卿,亦一时之杰也。”2.不抱一己之见;无私心,忘我。《关尹子·三极》:“圣人师万物,惟圣人同物,所以无我。”宋苏轼《司马温公神道碑》:“二圣忘己,惟公是式;公亦无我,惟民是度。”金元好问《四哀诗·李钦叔》:“文采是人知子重,交朋无我与君深。”3.佛教语。谓世界上不存在实体的自我,以诸法无我为根本义。唐王维《能禅师碑》:“禪师默然受教,曾不起予。退省其私,迥超无我。”唐鲍溶《赠僧戒休》诗:“风行露宿不知贫,明月为心又是身。欲问月中无我
【先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蕭前切,霰平聲。《說文》先,前進也。从人之。《徐曰》之,往也,往在人上也。一曰始也,故也。《玉篇》前也,早也。《孝經·感應章》必有先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象帝之先。又祖父已歾曰先。《司馬遷·報任安書》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晉有先軫。又《韻會》凡在前者謂之先,則平聲。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,則去聲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見切,音霰。《增韻》先之也。《正韻》相導前後曰先後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以先愷樂,獻于社。《註》先猶導也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