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忽忽】,急速貌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欲少留此灵琐兮,日忽忽兮其将暮。”宋王安石《骅骝》诗:“怒行追疾风,忽忽跨九州。”清戴名世《戴母唐孺人寿序》:“忽忽遂至四五十年,恍如昨日,而余亦老矣。”胡国梁《黄花岗之役》:“我在教练所,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。”2.迷糊,恍忽。《文选·宋玉<高唐赋>》:“悠悠忽忽,怊悵自失。”李善注:“忽忽,迷也。”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迴,居则忽忽若有所亡,出则不知其所往。”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二:“后其人忽忽如失魂,经日乃差。”明何景明《还至别业》诗之一:“寧知非梦寐,忽忽
【忘年】1.忘记年月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忘年忘义,振於无竟。”成玄英疏:“夫年者,生之所禀也,既同於生死,所以忘年也。”唐元结《无为洞口作》诗:“洞旁山僧皆学禪,无求无欲亦忘年。”清李世熊《独松》诗:“上友不羈云,下友忘年石。”2.不拘年龄、行辈、以德才相敬慕。《初学记》卷十八引晋张隐《文士传》:“禰衡有逸才,少与孔融交。时衡未满二十,而融已五十,敬衡才秀,忘年殷勤。”《北史·序传》:“宽当时位望,又与大师年事不侔,初见,言未及终,便改容加敬……每於私室接遇,恒尽忘年之欢。”宋苏辙《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一首》引
【老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盧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皓切,音栳。《說文》考也。七十曰老。从人毛匕,言須髮變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七十曰老而傳。《公羊傳·宣十一年》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。《註》六十稱耋,七十稱老。又《詩·鄭風》與子偕老。《疏》沒身不衰也。《禮·祭義》貴老。爲其近于親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鄕老註》老,尊稱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授老幣。《註》老賔之臣。《疏》大夫家臣稱老。又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。《註》卿老亦卿也。又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老。《註》老謂上公。又《禮·禮運》三老在學。《註》乞言,則受之三老。《左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