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荒榛】1.杂乱丛生的草木。晋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披荒榛之蒙蘢,陟峭崿之峥嶸。”唐孟郊《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》诗:“品松位何高,翠宫没荒榛。”清顾炎武《<金石文字记>序》:“登危峰,探窈壑,捫落石,履荒榛。”2.引申为荒芜。《旧唐书·哀帝纪》:“洛城坊曲内,旧有朝臣诸司宅舍,经乱荒榛。”
【乱】《正字通》俗亂字。(亂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郞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玩切,鑾去聲。紊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亂,治也。《說文》从乙。乙,治之也。《玉篇》理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亂而敬。《孔傳》有治而能敬謹。又《盤庚》亂越我家。《梓材》厥亂爲民。《洛誥》四方迪亂,亂爲四輔。《立政》丕乃俾亂之類,皆訓治也。又不治也,凡事物不理皆曰亂。《爾雅·釋訓》夢夢,訰訰,亂也。《書·周官》制治於未亂。《周禮·地官》司虣掌憲巿之禁令,禁其鬥囂與其虣亂。又兵寇也。又事未定之時。《禮·檀弓》仲梁子曰:夫婦方亂。《註》喪次男女哭位未成
【野蹊】犹野路。宋梅尧臣《山中夜行》诗:“远火生樵舍,荒榛乱野蹊。”参见“野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