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应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陵切,音膺。《說文》當也。从心聲。《徐曰》,鷹字也。本作,今作應。又料度辭也。《唐詩》應須,祇應,皆是也。又《周語》其叔父實應且憎。《註》猶受也。又國名。《括地志》故應城,因應山爲名,在汝州葉縣。又姓。出南頓,本周武王後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邗晉應韓,武之穆也。漢有應曜,與四皓偕隱,曜獨不出,八代孫應劭,集解漢書。又通作膺。《書·武成》誕膺天命。《註》當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證切,音譍。《集韻》答也。《廣韻》物相應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氣感應以相與。又樂名。
【感召】应。南朝梁何逊《七召·声色》:“郑卫繁声,抑扬絶调,足使风云变动,性灵感召。”宋陈师道《五言贺雨》:“油云潜感召,灵雨忽滂流。”清方苞《书<杨维斗先生传>后》:“自古善人以气类相感召未有若‘復社’之盛。”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:“天心与人事相倚伏,人事与天心相感召。”参见“感应”。2.感动、召唤。廖仲恺《<孙中山先生文集>序》:“先生远矣,不可追矣,然先生崇高之人格,伟大之思想,革命之精神,犹足感召吾族有为之士於百世以后。”李昌《回忆民先队》:“军警虽然沿途阻挡,但是他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和学生抗日
【旻】《廣韻》武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眉貧切,音珉。《說文》秋天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旻天。《註》旻猶愍也,愍萬物彫落。《疏》秋,萬物成熟,皆有文章,故曰旻天。《釋名》旻,閔也。物就枯落,可閔傷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。《傳》仁覆愍下,故曰旻天。《詩·小雅》旻天疾威。 《集韻》或作閔。通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