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赤白】色。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三:“越地深山有鸟如鳩,青色,名曰冶鸟,穿大树作巢如升器,其户口径数寸,周饰以土堊,赤白相次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章表》:“其在文物,赤白曰章。”宋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一:“前代宫室多尚华侈,本朝宫殿止用赤白,此尚俭之法也。”2.浅红色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辰星之色:春,青黄;夏,赤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