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胡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河干切,音韓。《說文》東也。本作。从人在宀下,从茻薦覆之,下有仌。仌,水也。隸省作寒。《釋名》寒,捍也。捍,格也。《玉篇》冬時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。《書·洪範》庶徴曰燠,曰寒。《傳》煥以長物,寒以成物。又司寒,水神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黑牡秬黍,以享司寒。《註》司寒,元冥,水神也。又《周語》火見而淸風戒寒。《荀悅·申鑒》下有寒民,則上不具服。又窮窘也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范叔一寒至此哉。《宋史·同甫傳》畸人寒士皆賴之。又國名,在北海,平壽縣東寒亭。《史記
【繁霜】浓霜。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:“正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”汉张衡《定情歌》:“大火流兮草虫鸣,繁霜降兮草木零。”唐戴叔伦《关山月》诗:“一雁过连营,繁霜覆古城。”鲁迅《野草·秋夜》:“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,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,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。”2.比喻白色。唐杜甫《登高》诗:“艰难苦恨繁霜鬢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”唐戴叔伦《赠康老人洽》诗:“繁霜入鬢何足论,旧国连天不知处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