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函首】子装盛人头。唐陆贽《诛李希烈后原淮西将士并授陈仙奇节度诏》:“驛书上闻,函首入献,方隅既乂,役戍其休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诛韩本末》:“且吾自诛权姦耳,而函首以遗之,则是虏之县鄙也,何国之为?”明刘基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君不见,樊将军一朝函首西入秦。”郭孝成《湖南光复纪事》第二节:“旋接黎都督覆电,请其就地正法,并函首解鄂。”汉
【致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陟利切,音躓。《說文》送詣也。《春秋·成九年》夏,季孫行父如宋致女。《註》女嫁三月,又使大夫隨加聘問,謂之致女。《禮·曲禮》獻田宅者操書致。《註》詳書其多寡之數,致之于人也。又招致也。《楊升庵外集》致有取意。《易·繫辭》備物致用。《疏》謂備天下之物,招致天下所用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凡治野,以下劑致甿。《註》致,猶會也。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,及會之。以下劑爲率。又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大夫七十而致事。《註》致其所掌之事於君,而告老。《疏》不云置,而云致者,置是廢絕,致是與人,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。
【宿怨】于心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仁人之於弟也,不藏怨焉,不宿怒焉,亲爱之而已矣。”朱熹集注:“宿怨,谓留蓄其怨。”《汉书·邹阳传》:“夫仁人之於兄弟,无藏怒,无宿怨,厚亲爱而已。”2.旧恨。《管子·轻重乙》:“今发徒隶而作之,则逃亡而不守;发民,则下疾怨上。边境有兵,则怀宿怨而不战。”《新唐书·江夏王道宗传》:“高宗永徽初,房遗爱以反诛,长孙无忌、褚遂良与道宗有宿怨,诬与遗爱善,流象州。”曲波《桥隆飙》八:“他是一个对旧社会有深仇大恨,对恶势力有宿怨的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