虾蟆掠汝两吻过释义


【虾蟆】亦作“虾蟇”。亦作“蛤蟆”。1.青蛙和蟾蜍的统称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月为刑而相佐,见食於虾蟆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《晋中州记》曰:惠帝为太子,出闻虾蟇声,问人为是官虾蟇、私虾蟇。”明杨珽《龙膏记·脱难》:“堪笑您井底虾蟆,只好去听候随衙。”曹禺等《胆剑篇》第一幕:“夫差:‘越国不过巴掌大的地方,几只蛤蟆一样的人,你竟敢不听大国君王的号令,还不是罪有应得吗?’”2.传说中的月中蟾蜍。3.借指月亮。4.胡桃仁的别称。明叶子奇《草木子·杂俎》:“瓜瓠子曰犀胡,桃人曰虾蟆。”5.门上铜环的蟾形底座

【掠】《唐韻》離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灼切,音略。《說文》奪取也。《廣韻》抄掠,劫人財物也。《戰國策》掠於郊野,以足軍食。通作略。亦作剠。或作擽。又《增韻》捎取也,拂過也。又書法長撇古名掠。《柳宗元曰》掠左出而鋒欲輕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切《正韻》力仗切,音亮。亦奪取也。《左傳·襄十一年》禁侵掠。又《昭二十年》輸掠其聚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所過毋得鹵掠。又搒笞也,治也。《禮·月令》毋肆掠,止獄訟。《註》掠謂捶治人。《前漢·萬年傳》下獄掠治。

【汝】《唐韻》人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忍與切,音茹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弘農盧氏,還歸山東入淮。《水經》汝水出河南梁縣勉鄕西天息山。《酈道元注》今汝水出魯陽縣之大盂山黃柏谷,至原鹿縣,南入於淮,謂之汝口。側有汝口戍,淮汝之交會也。《春秋釋例》汝水至汝隂褒信縣入淮。《詩·周南》遵彼汝墳。又州名。《廣韻》春秋時爲王畿及鄭楚之地。左傳,楚襲梁,及霍,漢爲梁縣,後魏屬汝北郡,隋移于陸渾縣北,遂攺爲汝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河南州,西有臨汝城古蹟。又汝寧,郡名。《廣輿記》秦屬潁川,漢曰汝南,元曰汝寧郡,有汝陽縣。又姓。《書
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
【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武粉切,音抆。《說文》口邊也。《玉篇》口吻。《釋名》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取抆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梓人》銳喙決吻。《註》吻,口腃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吐脣吻。 《玉篇》亦作。《集韻》或作肳呅。原从昏。漢典考證:〔《釋名》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取拔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〕 謹照本文文義取拔改取抆。 考證:〔《釋名》吻,免也。入之則碎,出則免也。又取拔也。漱唾所出,恆加抆拭,因以爲名也。〕 謹照本文文

【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臥切,戈去聲。《玉篇》度也,越也。《正韻》超也。《易·繫辭》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《禮·檀弓》過之者,俯而就之。《史記·贾生傳》自以爲過之,今不及也。又過失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宥過無大。《註》過者,不識而誤犯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俱去細過,偕歸大道。又罪愆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柄,八曰誅,以馭其過。又責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聞大王有意督過之。又卦名。易大過,小過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禾切,音戈。《廣韻》經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過洛汭,北過洚水。又過所也。《釋名》過

月蚀诗效玉川子作(宪宗元和五年时为河南令)其它诗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