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圣女祠赏析


  李商隐诗歌鉴赏,唐诗鉴赏   这首题目中的“圣女祠”,有人认为实指陈仓(今陕西宝鸡市东)的圣女神祠,也有人以为托喻女道士居住的道观。后一种说法可能比较接近实际。   不过,诗中直接歌咏的还是一位“上清沦谪”的“圣女”以及她所居住的环境“圣女祠”。古代有不少关于天上神女谪降人间的传说,故诗人很自然地由眼前这座幽寂的圣女祠产生系列联想。“白石岩扉碧藓滋,上清沦谪得归迟”。意为圣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门扉旁已经长满了碧绿的苔藓,看来这位从上清洞府谪降到下界的圣女沦落在尘世已经很久了。首句写祠前即目所见,从“白石”、“碧藓”   相映的景色描绘出圣女所居的清幽寂寥,暗透她“上清沦谪”的身份和高洁清丽的气质;门前碧藓滋生,暗示她幽居独处,久无人迹,微逗“梦雨”一联,同时也暗寓“归迟”之意。次句是即目所见而引起的联想,正面揭出全篇主意。“沦谪得归迟”,是说沦谪下界,迟迟未能回归天上。   颔联从门前进而扩展到对整个圣女祠环境气氛的描绘:“一春梦雨常飘瓦,尽日灵风不满旗。”如丝春雨,悄然飘洒在屋顶上,迷蒙飘忽,如梦似幻;阵阵灵风,轻轻吹拂着檐角的神旗,却始终未能使它高高飘扬。但由于细雨轻风连绵不断的态势所造成的印象,竟仿佛感到它们“一春”常飘、“尽日”轻扬。眼前的实景中融入了想象的成分,意境的朦胧渺远,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暗示。这梦一般的细雨,本来就已经给人一种虚无缥缈、朦胧迷幻之,再加上高唐神女朝云暮雨的故实,又赋予“梦雨”以爱情的暗示,因此,这“一春梦雨常飘瓦”的景象不单纯只是一种气氛渲染,而是多少具有了某种象征的意味。它令人联想到,这位幽居独处、沦谪未归的圣女仿佛在爱情上有某种朦胧的期待和希望,而这种期待和希望又总是象梦一样的飘忽、渺茫。   “尽日灵风不满旗”暗示出一种好风不满的遗憾和无所依托的幽怨。这种由缥缈之景、朦胧之情所融合成的幽渺迷蒙之境,极富镜中之象,象外之致,却又带有不确定的性质,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。给人一种以雾里看花之感,非常吻合本身就带有虚无缥缈气息的“圣女”她梦一般的身姿面影、身世遭遇,梦一般的爱情期待和心灵叹息,似乎正需要这梦一样的氛围来表现。   颈联“萼绿华来无定所,杜兰香去未移时。”由“沦谪”不归、幽寂无托的“圣女”,联想到处境与之不同的另外两位仙女。道书上说,萼绿华年约二十,上下青衣,颜色整一,于晋穆帝升平三年夜降羊权家,从此经常往来,后授权尸解药引其升仙。杜兰香本是渔父在湘江岸边收养的弃婴,长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,携其升天而去。临上天时兰香对渔父说:“我仙女也,有过谪人间,今去矣。”来无定所,飘忽不定,说明并非“沦谪”尘世,困守一地;去未移时,说明终归仙境,而不同于圣女之迟归。颔、颈两联,一用烘托,一用反衬,将“圣女”沦谪不归、长守幽寂之境的身世遭遇从不同的方面成功地表现出来了。   “玉郎会此通仙籍,忆向天阶问紫芝。”玉郎,是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。通仙籍,指取得登仙界的资格(古称登第入仕为通籍)。尾联又从圣女眼前沦谪不归的处境转想她昔日的情况,“忆”字贯通上下两句。意思是说,遥想从前,职掌仙籍的玉郎仙官曾经与圣女相会,帮助她登上仙界,那时的圣女曾在天宫的台阶上采取紫芝,过着悠闲自在的仙界生活,但如今却沦谪尘世,凄寂无托,能不令人慨然吗?一结以“忆”字唤起今昔对比之感,不禁黯然神伤。  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沦谪不归、幽居无托的圣女形象。有的研究者认为诗人是托圣女以自寓,有的则认为是托圣女以写女冠。实际上圣女、女冠、作者或许是三位一体:明赋圣女,实咏女冠,而诗人自己的“沦谪归迟”的处境也就借圣女形象隐约传出。   所谓“圣女祠”,大约就是女道观的异名,这从七律《圣女祠》中看得相当清楚。所不同的,只是《圣女祠》借咏圣女而寄作者爱情方面的幽渺之思,而《重过圣女祠》则借咏圣女而寄自身世沉沦之慨。

李商隐的其它诗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