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人】1.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内的人。《周礼·地官·泉府》:“国人郊人从其有司。”贾公彦疏:“国人者,谓住在国城之内,即六乡之民也。”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子駟帅国人盟于大宫。”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。国人立其中子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:“农民住在田野小邑,称为野人;工商业者住在大邑,称为国人。”2.国内之人,全国的人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国人皆曰不可,然后察之。”唐韩愈《题楚王庙》诗:“犹有国人怀旧德,一间茅屋祭昭王。”宋叶适《祭潘叔度文》:“若夫父母兄弟,安其义而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【惏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含切,音嵐。《廣韻》貪也。从心林聲。《揚子·方言》河之北謂貪曰惏。又《集韻》犁針切,音淋。惏慄,寒也。又《集韻》盧感切,音覽。不謹也。卜人詐告吉凶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