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果然】1.饱足貌;隆起貌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适莽苍者,三飡而反,腹犹果然。”成玄英疏:“果然,饱貌也。”宋范成大《次韵温伯雨凉感怀》:“身安腹果然,此外吾何求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颐养·调饮啜》:“饥饱之度,不得过分,七分是已。然又岂无饕餮太甚,其腹果然之时,是则失之太饱。”2.果真如此。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﹝文公﹞乃召其堂下而譙之,果然,乃诛之。”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孔子曰:‘无忧,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。’已而果然。”唐韩愈《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》:“德宗顾列谓
【上通】1.谓下情上达于君。《管子·明法》:“下情不上通,谓之塞;下情上而道止,谓之侵。”尹知章注:“求不上通,则与君隔絶,故曰塞也。”宋欧阳修《论修河第三状》:“下情如此,谁为上通?臣即知其详,岂敢自默。”2.指出仕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博学而不穷,篤行而不倦,幽居而不淫,上通而不困。”郑玄注:“幽居,谓独处时也。上通,谓仕道达於君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上通,谓身得通达於君,有道德被用也。”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【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刃切《正韻》衣刃切,因去聲。《說文》執政所持信也。从爪从卪。卪象相合之形。今文作卩,瑞信也。手爪以持印。會意。《廣韻》符,印也。印,信也,亦因也,封物相因付。《增韻》刻文合信也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二千石皆銀印,二百石以上皆銅印。《註》師古曰:刻文云:某官之印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左傳,鄭大夫印段,出自穆公子印,以王父字爲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