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功】《唐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公。《說文》以勞定國曰功。从力,工聲。《廣韻》功績也。《書·禹謨》九功惟敘。又自以爲功曰功之。《史記·信陵君傳》公子乃自驕而功之,竊爲公子不取也。又功,毛詩作公。《詩·小雅》以奏膚公。《註》功也。又《韻會》大功,小功,喪服名。謂治布有精麤之分。或作紅。史記漢書,大功小功,作大紅小紅。又《廣韻》漢複姓。《何氏姓苑》漢營陵令成功恢。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。又《韻補》叶姑黃切,音光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信直退而毀敗兮,虛僞進而得當。追悔過之無及兮,豈盡忠而有功。又叶居銀切,音巾。
【与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同與。《說文》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《六書正譌》寡則均,故从一勺。(與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弋諸切《正韻》弋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,音予。《說文》黨與也。《戰國策》是君以合齊與强楚。《註》與,黨與也。《管子·八觀篇》請謁得于上,則黨與成于下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禮·禮運》諸侯以禮相與。又《增韻》及也。《易·說卦》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又許也,從也。《論語》吾與點也。《管子·形勢解》鬼神助之,天地與之。又待也。《論語》歲不我與。又《博雅》如也。《前
【泰山】1.山名。在山东省中部。古称东岳,为五岳之一。也称岱宗、岱山、岱岳、泰岱。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。古代帝王常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泰山巖巖,鲁邦所詹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禹贡山水泽地所在》:“泰山为东岳,在泰山博县西北。岱宗也,王者封禪于其山,示增高也,有金策玉检之事焉。”明王守仁《登泰山》诗:“晓登泰山道,行行入烟霏。”刘白羽《日出》:“登泰山看日出,这是从幼小时起,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。”2.山名。即沂山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巨洋水》:“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……泰山即东小泰山也。”
【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側莖切《集韻》甾耕切,音箏。《說文》引也。从。《徐鉉曰》音曳。二手而曳之,爭之道也。《廣韻》競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。又《玉篇》諫也。又訟也。《增韻》理也,辨也。《禮·曲禮》分爭辨訟,非禮不決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印藪有爭不識,爭同。又《集韻》側逬切,箏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本作諍,諫諍也,止也。《孝經·諫諍章》天子有爭臣七人。 《韻會》俗作争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。 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
【峥嵘】1.高峻貌。《文选·班固<西京赋>》:“於是灵草冬荣,神木丛生,巖峻崷崪,金石峥嶸。”李善注引郭璞《方言注》:“峥嶸,高峻也。”《文选·孙绰<游天台山赋>》:“披荒榛之蒙蘢,陟峭崿之峥嶸。”李善注引《字林》:“峥嶸,山高貌。”宋欧阳修《鵯鵊词》:“龙楼凤闕鬱峥嶸,深宫不闻更漏声。”巴金《砂丁》二:“那两座大山,甚至在黑夜里也耸立在两边,摆出它们的峥嵘崎岖的样子。”2.指高峻的山峰。3.卓越,不平凡。唐张说《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》:“卓犖文艺,峥嶸武节。”宋苏轼《和刘景文见赠》:“元龙本志陋曹吴,豪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