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水仙】见“水仙”。亦作“水僊”。1.传说中的水中神仙。唐司马承顺《天隐子·神解八》:“在人谓之人仙,在天曰天仙,在地曰地仙,在水曰水仙,能变通之曰神仙。”宋王安石《小姑》诗:“初学水仙骑赤鲤,竟寻山鬼从文貍。”宋赵令畤《侯鲭录》卷八:“冯夷,华阴,潼乡隄伯人也。服八石,得水仙,是为河伯。”按,汉袁康《越绝书·德序外传记》称伍子胥为水仙;晋王嘉《拾遗记·洞庭山》称屈原为水仙。因伍子胥死后被沉尸于江;屈原自投汨罗江以死,故后人传说为水仙。2.谓水葬者。北齐刘昼《新论·风俗》:“胡之北有射姑之国,其亲死,则弃尸於江中
【伴】《廣韻》蒲管切,盤上聲。侶也,依也,陪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薄半切,盤去聲。義同。宋時有館伴使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判。《詩·大雅》伴奐爾游矣。《註》伴奐,閒暇意。又《韻補》叶皮變切,音卞。《楚辭·九章》衆駭遽以離心兮, 又何以爲此伴也。同極而異路兮,又何以爲此援也。援音是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