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膏粱】1.肥美的食物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夫膏粱之性难正也。”韦昭注:“膏,肉之肥者;粱,食之精者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崇教》:“﹝王孙公子﹞鼻饜乎兰麝,口爽於膏粱。”唐刘禹锡《武夫词》:“今来从军乐,跃马飫膏粱。”闻一多《奇迹》诗:“我不能不节省点,把藜藿权当作膏粱。”2.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顺帝纪二》:“诸侍中皆膏粱之餘,势家子弟,无宿德名儒可顾问者。”《晋书·范宁传》:“王何叨海内之浮誉,资膏粱之傲诞,画螭魅以为巧,扇无检以为俗。”宋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卷十:“蔡京诸孙,生长膏粱,不知稼穡。
【鼎食】而食。指世家大族的豪奢生活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凶饥存乎国,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。”唐张九龄《感遇》诗之十二:“鼎食非吾事,云山尝我期。”郭沫若《橄榄·行路难》:“啊,小鸟是用不着鼎食的,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。”
【兮】《唐韻》胡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弦雞切,音奚。《說文》語有所稽也。从丂八,象氣越丂也。《徐曰》爲有稽考,未便言之。言兮則語當駐,駐則氣越丂也。《增韻》歌辭也。又通作猗。《書·秦誓》斷斷猗,大學引作兮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我猶爲人猗。又與侯通。《史記·樂書》高祖過沛,詩三侯之章。《註》索隱曰:沛詩有三兮,故曰三侯,卽大風歌。《韻會》歐陽氏曰:俗作〈丷下丅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