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改木】取火,随四季更迭而换用不同的木材,称“改木”。后用以比喻时节迁移。《文选·张协<杂诗>之一》:“离居几何时,钻燧忽改木。”李善注引《邹子》:“春取榆柳之火,夏取枣杏之火,季夏取桑柘之火,秋取柞楢之火,冬取槐檀之火。”唐张说《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》:“改木迎新燧,封田表旧烧。”参见“改火”。
【迎新】新年、新春。汉王充《论衡·解除》:“故岁终事毕,驱逐疫鬼,因以送陈、迎新、内吉也。”唐韦元旦《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》:“灞涘长安恒近日,殷正腊月早迎新。”2.宋时迎中秋的一种活动。宋吴自牧《梦粱录·八月》:“中秋前,诸酒库中申明点检所,择日排办迎新,帅府率本州军伍及九县场巡尉军卒,并节制殿步两司军马,往蒲桥教场教閲,都人观覩,尤盛於春季也。”3.指迎娶新人。清叶梦珠《阅世编·礼乐》:“婚礼隆杀,以予所见,大概如常,独迎新綵轿日异。”4.欢迎新来的人。如:开学第一天,学校举办迎新晚会。
【燧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徐醉切,音遂。《玉篇》以取火於日。《禮·內則》左佩金燧,右佩木燧。《註》金燧取火於日。木燧鑽火也。《左傳·文十年》命夙駕載燧。又《定二年》鍼尹固與王同舟,王使執燧象,以奔吳師。《註》燒火燧繫象尾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金有六齊,金錫半,謂之鑒燧之齊。《註》鑒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。又《史記·三皇紀》自人皇巳後,有五龍氏。燧人氏。又作遂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烜氏》掌以夫遂,取明火于日。《註》夫遂,陽遂也。《疏》取火於日,故名陽遂。猶取火於木,爲木遂也。又《史記·韓安國傳》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