燔烹诬鬼神释义


【燔】《唐韻》附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袁切,音煩。《說文》也。《玉篇》燒也。《廣韻》炙也。《詩·小雅》或燔或炙。《箋》燔,燔肉也。炙,炙肝也。又《大雅》載燔載烈。《傳》傳火曰燔。又與膰通。《左傳·襄二十二年》與執燔焉。《釋文》燔,又作膰。祭肉也。又《定十四年》腥曰脤。熱曰燔。《孟子》燔肉不至。又《集韻》焚,古作燔。註詳八畫。又叶汾沿切。《左思·魏都賦》琴高沈水而不濡,時乗赤鯉而周旋。師門使火以驗術,故將去而焚燔。

【烹】〔古文〕亯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普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披庚切,音磅。《說文》本作亯。《廣韻》俗亨字。詳亠部亨字註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以烹魚肉。又《唐韻正》古音普郞反。《詩·小雅》或剝或烹,或肆將蹌。《墨子·耕柱篇》鼎成三足而方,不炊而自烹,不舉而自臧,不遷而自行。《史記·越世家》蜚鳥盡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。◎按說文,玉篇,類篇,亯字俱自爲部。說文玉篇無烹字。類篇火部內始收烹字。經傳本作亨,今俗用皆作烹矣。漢典考證:〔《詩·小雅》或剝或烹,或肆或蹌。〕 謹照原文或蹌改將蹌。 考證:〔《詩·小雅》或剝或烹,或肆

【诬】《唐韻》武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無。《說文》加也。《徐曰》以無爲有也。《玉篇》欺罔也。《廣韻》誣,枉也。《正韻》詐也,衊也,謗也。《易·繫辭》誣善之人其辭游。《疏》誣罔善人,其辭虛漫。《禮·表記》故其受祿不誣。《註》不信曰誣。《周語》其矯誣。《註》加罪無辜曰誣。《荀子·大略篇》不能而居之,誣也。又《讀書通》通作憮。《論語》君子之道焉,可誣也。《前漢·薛宣傳》引作憮。《晉灼註》憮同誣。 《篇韻》譌作誈。

【鬼神】神的合称。《易·谦》:“鬼神害盈而福谦,人道恶盈而好谦。”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:“鬼神得其饗,丧纪得其哀。”孔颖达疏:“鬼神得其饗者,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。”唐韩愈《原鬼》:“无声与形者,鬼神是也。”清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夫古人作书垂后……亦鉴及后人之无赖,故徐引其机,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,庶不蹈妄传之戒,为鬼神所忌耳。”2.泛指神灵、精气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养材以任地,载时以象天,依鬼神以制义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鬼之灵者曰神也。鬼神曰山川之神也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历日月而迎送之,明鬼神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