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城】1.春秋时楚北的长城。由今之河南省方城县,循伏牛山,北至今邓县。为古九塞之一。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何谓九塞,曰:太汾、澠阨、荆阮、方城、殽阪、井陘、令疵、句注、居庸。”2.借指山川险要。唐元稹《楚歌》之六:“殷勤聘名士,莫但倚方城。”3.指地方长官。《北史·孙搴陈元康等传论》:“汉氏官人,尚书郎出宰百里;晋朝设法,不宰县不得为郎。皆所以贵方城之职,重临人之要。”4.指陵墓。《清史稿·礼志五》:“既达陵所,太皇太后坐方城东旁,奠酒举哀。”5.指麻将博戏。茅盾《小圈圈里的人物》:“祥师母之所以夜夜必作方城之
【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公戸切《韻會》果五切《正韻》公土切,音鼓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古,故也。《說文》从十,口。識前言者也。《徐鉉曰》十口所傳,是前言也。《玉篇》久也,始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《詩·邶風》逝不古處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世歷三古。《孟康曰》伏羲上古,文王中古,孔子下古。又《禮·祭義》以祀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《註》先古,謂先祖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《註》終古,猶言常也。又賁古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賁古縣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太王從邠適岐,稱古公,其後氏焉。
【险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檢切,音獫。《說文》阻難也。《玉篇》高也,危也。《易·屯卦》動乎險中。《坎卦》習坎,重險也。《又》天險不可升也,地險山川丘陵也,王公設險,以守其國,險之時用大矣哉。又司險,官名。《周禮·夏官》司險掌九州之圖,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,而達其道路。又《玉篇》邪也,惡也。《書·盤庚》今汝聒聒,起信險膚。《傳》起信險僞,膚受之言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典同》險聲斂。《註》險謂偏弇也。險則聲斂不越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弓人》疢疾險中。《註》險,傷也。又地名。《史記·朝鮮傳》都王險。《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