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端自涔涔释义


【发端】1.开始;起头。《后汉书·五行志一》:“凡别字之体,皆从上起,左右离合,无有从下发端者也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凡天神降临事,盖发端於王老志,而极於林灵素。”《孽海花》第二六回:“金寳两妃的贬謫……这不是废立的发端吗?”蔡元培《美术的起原》:“要之音乐的发端,不外乎感情的表出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论“旧形式的采用”》:“首先提出的是旧形式的采取,这采取的主张,正是新形式的发端,也就是旧形式的蜕变。”2.特指一篇或一段文章的开头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章句》:“至於夫惟盖故者,发端之首唱。”宋严羽《沧浪诗话
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
【涔涔】雨不止貌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二引晋潘尼《苦雨赋》:“瞻中塘之浩汗,听长霤之涔涔。”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十:“云气接崑崙,涔涔塞雨繁。”宋司马光《夜坐》诗:“涔涔积雨闋,惨惨餘寒增。”清曹寅《夜雨宿玉山寺》诗:“槛外寒江百丈深,一龕侧塞雨涔涔。”2.形容泪、血、汗等液体不断流出或渗出貌。唐李商隐《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》诗:“江生魂黯黯,泉客泪涔涔。”清袁枚《新齐谐·水定庵牡丹》:“取所佩刀截之,花未断而拇指伤,血涔涔下。”李半农《敲冰》诗:“头上的汗,涔涔的向冰冷的冰上滴。”3.天色阴沉貌。宋黄庭坚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