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遏】《唐韻》烏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阿葛切,音閼。《爾雅·釋詁》遏,止也。《註》以逆相止曰遏。《廣韻》絕也。《易·大有》君子以遏惡揚善。《書·武成》以遏亂略。《註》遏,絕亂謀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逮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東齊曰遏,言相及也。又與按通。《詩·大雅》以按徂旅。《孟子》作遏。又叶許竭切,音歇。通作曷。《詩·商頌》則莫我敢曷。叶截烈。《註》曷、遏通。又叶于歇切,音謁。《後漢·崔駰反都賦》勒威赫斯,果秉其鉞。如川之流,動不可遏。
【乐】《唐韻》五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逆角切,音岳。《說文》五聲八音之總名。《書·舜典》夔,命女典樂,敎胄子。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易·豫卦》先王作樂崇德,殷薦之上帝,以配祖考。《禮·樂記》大樂與天地同和。又鐘鼓、羽籥、干戚,樂之器也。屈伸、俯仰、綴兆、舒疾,樂之文也。《孝經》移風易俗,莫善于樂。又姓。《左傳》晉大夫樂王鮒,《戰國策》燕樂毅。複姓。《孟子》樂正裘。又《唐韻》盧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歷各切,音洛。喜樂也。《通論》喜者主於心,樂者無所不被。《易·繫辭》樂天知命。《孟子》與民同
【四夷】1.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。含有轻蔑之意。《书·毕命》:“四夷左衽,罔不咸赖。”孔传:“言东夷、西戎、南蛮、北狄,被髮左衽之人,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。”《后汉书·东夷传》:“凡蛮、夷、戎、狄总名四夷者,犹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皆号诸侯云。”2.泛指外族、外国。清魏源《<圣武记>叙》:“不忧不逞志于四夷,而忧不逞志于四境。”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中国之在天下,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,革面来宾者有之;或野心怒发,狡焉思逞者有之;若其文化昭明,诚足以相上下者,盖未之有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