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顶门】1.指头顶的前部。因其中央有囟门,故称。宋范成大《问天医赋》:“觉邪梦邪?陆离纷紜。神马具装,出於顶门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三四回:“金箍棒,离顶门祇隔三分;七星剑,向心窝惟争一蹍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九回:“匡超人不看便罢,看了这款单,不觉颼的一声,魂从顶门出去了。”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二:“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,用黑手帕盖起来。”2.谓两家大门相对。《醒世恒言·赫大卿遗恨鸳鸯绦》:“赫家是顶门主顾,故此家中大小无不认得。”3.支撑门户。《西游记》第四四回:“我家里烧火的,也是他;扫地的,也是他;顶门的,也是他。
【具眼】事物的眼力。宋陆游《冬夜对书卷有感》诗:“万卷虽多当具眼,一言惟恕可铭膺。”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考证》:“杜诗中‘师曰’者,亦‘坡曰’之类,但其间半伪半真,尤为淆乱惑人,此深可嘆。然具眼者,自默识之耳。”2.指有眼力的人。明冯梦龙《智囊补·闺智·漂母》:“楚汉皆豪杰,无一人知信者,虽高祖亦不知,仅一萧相国,亦以与语故奇之,而母独识拔于邂逅憔悴之中,真古今第一具眼矣。”清费锡璜《<友鸥堂集>序》:“叔威诗虽不逮李杜,置之元、白、苏、陆间,则并驱争先。世有具眼不敢阿所好也。”
【衲】《唐韻》奴荅切《集韻》諾荅切,音納。《廣韻》補衲,紩也。又僧衣曰衲。《蘇軾詩》欲敎乞食歌姬院,故與雲山舊衲衣。又百衲,琴名。又《集韻》儒稅切,音汭。義同。 《玉篇》或作納。
【僧】《廣韻》蘇增切《集韻》慈陵切《韻會》思澄切《正韻》思登切,塞平聲。沙門也。梵音云僧伽,從浮屠敎者,或稱上人。梵語僧伽邪三合音,俗取一字,名曰僧。《魏書·釋老志》其始修心,則依佛法,僧之三歸,若君子之三畏也。又《禪宗記》禪僧衣褐,講僧衣紅,瑜伽僧衣蔥白。瑜伽僧者,今應赴僧也。又眞臘國呼僧爲苧菇,僧皆茹魚肉,惟不飮酒,供佛亦用魚肉。僧用金銀轎,扛傘柄者,國王有大政,亦咨訪之。又《唐本草》密陀,僧一名沒多僧,出波斯國,形似黃龍齒而堅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