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丁衣杵月明中释义


【丁丁】1.壮健貌。唐白居易《画雕赞》诗:“鷙鸟之英,黑鵰丁丁;钩缀八爪,剑插六翎。”2.漫远貌。唐卢照邻《释疾文·悲夫》诗:“时眇眇兮岁冥冥,昼杳杳兮夜丁丁。”唐皎然《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》诗:“寺扉隐天色,影刹遥丁丁。”3.指汉丁令威。唐薛能《陈州刺史寄鹤》诗:“南守欲知多少重,抚毛千万唤丁丁。”参见“丁令威”。4.冰冷貌。明无名氏《风月担·越调寨儿令》:“沉默默,冷丁丁,緑豆石磨儿不甚轻。”1.象声词。原指伐木声。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嚶嚶。”毛传:“丁丁,伐木声也。”2.广泛用于形容漏声、簷

【杵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處。《說文》舂杵也。《易·繫辭》斷木爲杵,掘地爲臼。杵臼之利,萬民以濟。《禮·雜記》杵以梧。《註》所以擣也。又砧杵,槌衣具。《儲光羲·田家雜興詩》秋山響砧杵。又《前漢·天文志》彗星曰天杵。

【月明】。唐白居易《崔十八新池》诗:“见底月明夜,无波风定时。”元袁士元《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》:“小桥夜静人横笛,古渡月明僧唤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。”2.指月亮;月光。唐李益《从军北征》诗:“磧里征人三十万,一时回向月明看。”明寓山居士《鱼儿佛》第一出:“白苹红蓼緑簑衣,青海滩头一钓磯。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,满船空载月明归。”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