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帝里】,京都。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建康,古之金陵,旧为帝里,又孙仲谋、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。”唐李百药《赋得魏都》诗:“帝里三方盛,王庭万国来。”明张居正《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》:“跂予望之,章江之陬;白云紫气,帝里皇州。”清金人瑞《春感》诗之一:“忽承帝里来知己,传道臣名达圣人。”
【借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夜切,嗟去聲。假也,貸也,助也,推獎也。《家語》在貧如客,使其臣如借。《註》言不有其身,如借使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假借納用。又艸履曰不借。《釋名》言賤易有各自蓄之,不假借人也。又設辭。《詩·大雅》借曰未知,亦旣抱子。又與藉耤通。又與假通。《後漢·李充傳》無所借借。《註》下音假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昔切,音積。義同。 本作,隸省作借,別作徣。漢典考證:〔《釋名》艸履曰不借。《註》言賤易有各自置,不假借也。〕 謹照原文改爲艸履曰不借。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,不假
【宅居】1.居住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宅居九隩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十三:“三虫宅居三部里,子能运用何忧死。”2.住宅。汉扬雄《将作大匠箴》:“王有宫殿,民有宅居。”《汉书·淮南厉王刘长传》:“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,以万民为臣妾,此高皇帝之厚德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