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吊切《正韻》杜弔切,調去聲。《說文》搖也。《廣韻》振也。《左傳·昭十一年》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。《楚語》大能掉小,故變而不勤。《註》掉,作也。《史記·孟嘗君傳》過市朝者,掉臂而不顧。《前漢·蒯通傳》酈生一士,伏軾掉三寸舌。又正也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御下兩馬,掉鞅而還。《註》飾馬正鞅,以示閒暇。又掉磬。《禮·內則註》雖有勤勞,不敢掉磬。《疏》崔氏云:北海人謂相激事爲掉磬。隱義云:齊人謂相絞訐爲掉磬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了切,音窕。亦搖動也。《增韻》顫也。又《唐韻》女角
【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連切,音編。《說文》本作。驅也。《玉篇》笞也。馬箠也。《書·舜典》鞭作官。《傳》以鞭爲治官之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左執鞭弭,右屬櫜鞬。《禮·曲禮》乗路馬,必朝服載鞭策,不敢授綏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執鞭度守門。《史記·三皇紀》以赤鞭鞭草木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吏執鞭度守門。〕 謹照原文省吏字。 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吏執鞭度守門。〕 謹照原文省吏字。
【龙】〔古文〕竜龒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力鍾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容切,音籠。《說文》龍,鱗蟲之長,能幽能明,能細能巨,能短能長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潛淵。《廣雅》有鱗曰蛟龍,有翼曰應龍,有角曰虯龍,無角曰螭龍,未升天曰蟠龍。《本草註》龍耳虧聰,故謂之龍。《易·乾卦》時乗六龍以御天。又星名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龍尾伏辰。《疏》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。又《襄二十八年》龍,宋鄭之星也。又山名。龍門,在河東,見《禹貢》。龍山,見《山海經》。封龍,見《括地志》。又邑名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齊侯伐我北鄙,三日取龍。《註》龍,魯邑。在泰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