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午安危争一刻释义


【典午】1.“司马”的隐语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谯周传》:“周语次,因书版示立曰:‘典午忽兮,月酉没兮。’典午者,谓司马也;月酉者,谓八月也。至八月而文王(司马昭)果崩。”晋帝姓司马氏,后因以“典午”指晋朝。《晋书·安帝恭帝纪论》:“是以宋高非典午之臣,孙恩岂金行之寇。”明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史书佔毕四》:“当涂为魏,典午为晋,世率知之,而意义出处,或未明了。案……典,司也;午,马也。”柳亚子《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,诗以纪之》:“莫笑过江典午鯽,岂无横槊建安才!”2.“司马”的隐语。指司马之官职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

【安危】平安与危险。《管子·参患》:“君主之所以尊卑,国之所以安危者,莫要于兵。”晋干宝《晋纪总论》:“盖民情风教,国家安危之本也。”宋苏轼《次韵李修孺留别》之一:“岂意青天扫云雾,尽呼黄髮寄安危。”孙继先《强渡大渡河》:“他肩上担着关系全军安危的担子哪。”漢

【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側莖切《集韻》甾耕切,音箏。《說文》引也。从。《徐鉉曰》音曳。二手而曳之,爭之道也。《廣韻》競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。又《玉篇》諫也。又訟也。《增韻》理也,辨也。《禮·曲禮》分爭辨訟,非禮不決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印藪有爭不識,爭同。又《集韻》側逬切,箏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本作諍,諫諍也,止也。《孝經·諫諍章》天子有爭臣七人。 《韻會》俗作争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。 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

【一刻】时间。古以漏壶计时,一昼夜分为一百刻,至清初定为九十六刻。今用钟表计时,一刻为十五分钟。《汉书·昌邑哀王刘髆传》:“夜漏未尽一刻,以火发书。”唐刘餗《隋唐嘉话》卷中:“及期,帝候日於庭,谓淳风曰:‘吾放汝与妻子别。’对以尚早一刻,指表影曰:‘至此蚀矣。’如言而蚀,不差毫髮。”老舍《离婚》十:“两位小天使在东屋玩了有一刻来钟。”2.指短暂的时间,犹片刻。唐白居易《短歌行》:“曈曈太阳如火色,上行千里下一刻。”清郑燮《扬州》诗:“繁华一刻人偏恋,呜咽千年水不流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:“杜竹斋的脸色却一刻比一刻苍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