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等闲】“等閒”。1.寻常;平常。唐贾岛《古意》诗:“志士终夜心,良马白日足,俱为不等閒,谁是知音目。”元邓玉宾《粉蝶儿》套曲:“翠巖前,青松下,把箇茅庵儿围抱,除了猿鹤,等閒间世无人到。”《好逑传》第一回:“他人虽生得秀美,性子就似生铁一般,十分执拗,又有几分膂力,动不动就要使气动粗,等闲也不轻易见他言笑。”毛泽东《长征》诗: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”2.轻易;随便。唐白居易《新昌新居》诗:“等閒栽树木,随分占风烟。”宋朱熹《春日》诗: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六:
【苔】《唐韻》徒哀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堂來切,音臺。蘚也。《淮南子註》靑苔,水垢也。《陸龜蒙·苔賦》高有瓦苔,有澤葵,散岩竇者曰石髮,補空田者曰垣衣,在屋曰昔邪,在水曰陟釐。《述異記》苔,又名重錢,呼爲宣蘚,南人呼爲姤草。 《集韻》亦作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