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嗒然】1.形容身心俱遣、物我两忘的神态。唐白居易《隐几赠客》诗:“有时犹隐几,嗒然无所偶。”宋苏轼《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》诗之一:“与可画竹时,见竹不见人。岂独不见人,嗒然遗其身。”明宋濂《抱瓮子传》:“且当抱瓮之时,嗒然忘形,志虑外絶,精神内营,目不见色,耳不闻声。”清金农《寻孟尊师草堂》诗:“嗒然白云外,巾舃得清凉。”2.形容沮丧怅惘的神情。朱自清《白采》:“他已经搬到附近什么地方去了,我们只好嗒然而归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八:“她猛可地站了起来,全身是反抗的火焰。然而她又随即嗒然坐下。”参见“嗒焉”。
【臧否】善恶;得失。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於呼小子,未知臧否。”郑玄笺:“臧,善也。”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师出臧否,亦如之。”杜预注:“臧否,谓善恶得失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世之谓一言之善,贵於千金,然盖亦军国之得失,行己之臧否耳。”唐白居易《与昭义节度亲事将士等书》:“况元阳勤俭恤下,宽厚爱人,久在河阳,甚近泽潞,元阳臧否,卿等合諳。”清顾炎武《菰中随笔》:“吏曹案资署官,犹惧不给,何暇考察名实,区别臧否者乎?”2.品评;褒贬。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,街谈巷议,弹射臧否,剖析毫釐,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【相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將切,音襄。《說文》省視也。又《廣韻》共也。《正韻》交相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《公羊傳·桓三年》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《註》胥,相也。相與胥音別義通。又質也。《詩·大雅》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又相思,木名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相思之樹。《註》大樹也。東冶有之。又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亮切,襄去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視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相時而動。又《集韻》助也。《易·泰卦》輔相天地之宜。《書·立政》用勱相我國家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又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鄉飲酒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