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一齐倒释义


【道教】教化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吏不治则乱,农事缓则贫。贫且乱,倍政之本,而儒者以为道教,是贼天下之人者也。”《晋书·王沉传》:“九郡之士,咸悦道教,移风易俗。”《明史·孝义传序》:“观其至性所激,感天地,动神明,水不能濡,火不能爇,猛兽不能害,山川不能阻,名留天壤,行卓古今,足以扶树道教,敦厉末俗,纲常由之不泯,气化赖以维持。”2.我国主要宗教之一,东汉张道陵根据传统的民间信仰而创立,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。奉元始天尊、太上老君为教祖。初时,入道者须交五斗米,故又称“五斗米道”。金元以后分正一、全真二派。《周书·

【一齐】1.相等;均衡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万物一齐,孰短孰长?”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力胜其任,则举之者不重也;能称其事,则为之者不难也。毋小大脩短,各得其宜,则天下一齐,无以相过也。”2.统一;使一律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志欲大者,兼包万国,一齐殊俗,并覆百姓,若合一族,是非辐凑而为之轂。”《史记·淮南衡山王列传》:“当今陛下临制天下,一齐海内,汎爱蒸庶,布德施惠。”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彼沙门者,假西戎虚诞,妄生妖孽,非所以一齐政化,布淳德于天下也。”3.副词。同时。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做一件事。宋岳飞《郾城县北

【倒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都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覩老切,刀上聲。什也。又絕倒,極笑也。《晉書·衞玠傳》王澄有高名,每聞玠言,輒歎息絕倒。又傾倒。《杜甫詩》志士懷感傷,心胷已傾倒。又潦倒。《北魏書·崔瞻傳》魏天保以後重吏事,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。瞻終不改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大袴謂之倒頓。《註》今雹袴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刀號切《正韻》都導切,音到。《詩·齊風》顚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《禮·喪大記》小斂之衣,祭服不倒。《註》死者所用衣,多不盡著,有倒者,惟祭服尊其領,不倒也。《韓非子·難言篇》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,非賢聖莫能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