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和难名言释义


【大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蓋切。《正韻》度柰切,音汏。小之對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域中有四大,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不同同之謂大。《則陽篇》天地者,形之大。隂陽者,氣之大。又初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。《註》日初明,擊鼓徵召學士,使早至也。又徧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大報天而主日。又肥美也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,以授賓。《註》大,以肥美者特爲臠,所以祭也。又過也。《戰國策》無大大王。又長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珪大尺二寸謂之

【和难】和解冤仇。《周礼·地官·调人》:“调人掌司万民之难,而谐和之……凡和难,父之讎,辟诸海外;兄弟之讎,辟诸千里之外。”郑玄注:“难,相与为仇讎;谐,犹调也。”

【名言】称说;描述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名言兹在兹,允出兹在兹,惟帝念功。”孔传:“名言此事,必在此义。”唐郑綮《开天传信记》:“力士再拜贺曰:‘非常之事也,愿陛下为臣一奏之。’其声寥寥然,不可名言也。”宋苏轼《贺提刑马宣德启》:“其为喜幸,岂易名言。”清钱谦益《读杜小笺中·寄张十二山人彪》:“此数句隐显映带,其妙处未易名言。”2.著名的言论或话语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庾公尝入佛图,见卧佛,曰:‘此子疲於津梁。’于时以为名言。”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公尝语尹师鲁曰:‘恩欲归己,怨使谁当?’闻者叹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