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日渐流光释义
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
【日渐】1.每天渐进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,而况大德乎!”成玄英疏:“日将渐积之德,尚不能成,况乎鸿范圣明,如何可望也!”北魏宗钦《赠高允诗》之六:“山降则谦,含柔为信。林崇日渐,明升斯进。”2.一天一天慢慢地;逐渐。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虎臣初时并不阻当,行了数日,嫌他行李太重,担悮行期,将他童僕辈日渐赶逐。”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天理人欲,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,方日渐有见。”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在曾皓日渐衰颓的暮年里,愫方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。”

【流光】1.谓福泽流传至后世。《穀梁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德厚者流光,德薄者流卑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若从孔孟治地之法,则仁者必寿,善者必福,清明之志气如神,厚德之流光寖远。”清钱谦益《太仆寺毕自严祖忠臣加赠大中大夫制》:“酬而劬后之劳,示我流光之报。”2.流动、闪烁的光彩。汉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应駍声,击流光,野尽山穷,囊括其雌雄。”《南史·宋元凶劭传》:“时主夕卧,见流光相随,状若萤火。”3.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。三国魏曹植《七哀》诗:“明月照高楼,流光正徘徊。”唐长孙佐辅《横吹曲辞·关山月》:“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