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非高士延孺子释义


【除非】有。表示唯一的条件。常跟“才、否则、不然”等连用。唐吕岩《五言》诗之五:“要觅长生路,除非认本元。”元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二折:“若要他嫁我甚黑子,则除非死了李玉壶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二回:“除非少爷赏我个本钱,才可以回家养活母亲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八:“除非被人驳得体无完肤,他决不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主张与看法。”2.表示不计算在内。如:上山那条路除非他,谁也不认识。

【高】《廣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,音羔。《說文》崇也。象臺觀高之形。从冂口。與倉舍同意。《易·繫辭》高以,貴賤位矣。《註》高謂天體也。《又》崇高莫大乎富貴。又《史記·高祖紀註》張晏曰:禮諡法,無高以爲功,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,故特起名焉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沛郡高縣。又姓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》高柴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号切,音誥。度高曰高。《左傳·隱元年·都城過百雉註》一雉之牆,長三丈,高一丈。《釋文》高,古報反。又如字。又叶居侯切,音鉤。《柳宗元·柳評事墓銘》柳侯之分,在北爲高,充于史氏,世相重侯

【士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鉏里切,音仕。四民士爲首。《詩·大雅》譽髦斯士。《禮·王制》命鄕論秀士,升之司徒,曰選士。司徒論選士之秀者,升之學,曰俊士。升於司徒者,不征於鄕,升於學者,不征於司徒,曰造士。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,升之司馬,曰進士。又官總名。《書·立政》庶常吉士。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元士,諸侯之上士,中士,下士。又《孔安國曰》士,理官也,欲得其曲直之理也。《書·舜典》帝曰:臯陶,汝作士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士榮爲大士。又漢制,嘗爵爲公侯奪免者,曰公士。又《前漢·鄒陽傳》武力鼎士。《註》能舉鼎者。又《前

【延】《唐韻》以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然切,音綖。《說文》長行也。又《廣韻》進也。《禮·射義》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。《儀禮·覲禮》者延之曰升。《註》從後詔禮曰延。延,進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長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延永,長也。凡施於年者謂之延,施於衆長謂之永。《班固·西京賦》歷十二之延祚。又《廣韻》遠也。《史記·蒙恬傳》延袤萬餘里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也。《疏》鋪也。又《正韻》納也。《前漢·公孫弘傳》弘起客館,開東閣,以延賢人。又《集韻》及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賞延于世。又《廣韻》稅也,言也。又《韻會》遷延也,淹久

【孺子】1.幼儿,儿童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,皆有怵惕惻隐之心。”宋苏轼《教战守策》:“今者治平之日久,天下之人骄惰脆弱,如妇人孺子。”清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史料一·裕靖节公殉难》:“掘壕如浅沟,一孺子能踰之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我曾于五月二十日寄一孺子相片。”2.古代称天子、诸侯、世卿的继承人。《书·立政》:“呜呼!孺子王矣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立宣帝玄孙婴为太子,号曰孺子。”唐罗隐《筹笔驿》诗:“千里江山轻孺子,两朝冠剑恨譙周。”《新唐书·王承元传》:“﹝承元﹞乃谢曰:‘诸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