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柱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儲用切,音緟。《說文》厚也。《增韻》輕之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夫茅之爲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《禮·王制》輕任幷,重任分。又《廣韻》更爲也。《博雅》重,再也。又難也。《戰國策》臣之所重處重留也。《註》重,猶難也。《前漢·淮南王傳》文帝重自切責之。《註》如淳曰:重,難也。又貴也。《戰國策》張儀之殘樗里疾也,重而使之。《註》重,猶貴也。又尊也。《禮·祭統》所以明周公之德,而又以重其國也。《註》重,猶尊也。又尚也。《禮·緇衣》臣儀行不重辭。《註》重,猶尚也。《疏》爲臣之法,不尚虛華之
【阳秋】1.指孔子所著《春秋》。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,改春为“阳”。唐司空图《华帅许国公德政碑》:“虽乏润色之功,夙慕《阳秋》之旨。”清钱谦益《与吉水李文孙书》:“循览行状,文直事覈,大阐定哀之微词,一洗《阳秋》之典笔。”2.史书的通称。宋梅尧臣《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》:“无才不敢学《阳秋》,嗜酒时能问大酋。”清孙枝蔚《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》之三:“何人直笔擅《阳秋》,可惜清流葬浊流。”3.谓褒贬。《晋书·褚裒传》:“譙国桓彝见而目之曰:‘季野有皮里阳秋。’言其外无臧否,而内有所褒贬也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
【雁】《唐韻》五宴切《集韻》魚切,音贗。《說文》鳥也。从隹从人厂聲。讀若鴈。《註》徐鉉曰:雁,知時鳥。大夫以爲摯,昏禮用之,故从人。《爾雅·釋鳥》鳧雁醜。《詩·邶風》雝雝鳴雁。餘詳鳥部鴈字註。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【衔芦】用以自卫的一种本能。《尸子》卷下:“雁衔芦而捍网,牛结陈以却虎。”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夫鴈顺风以爱气力,衔芦而翔,以备矰弋。”高诱注:“衔芦所以令缴不得截其翼也。”晋崔豹《古今注·鸟兽》:“雁自河北渡江南,瘠瘦能高飞,不畏繒缴。江南沃饶,每至还河北,体肥不能高飞,恐为虞人所获,尝衔芦长数寸,以防繒缴焉。”唐陆希声《鸿盘》诗:“如今天路多矰缴,纵使衔芦去也难。”清陈维崧《青玉案·雁字》词:“年年未了衔芦债,入塞几时还出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