枨枨山响答琵琶释义


【枨枨】1.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。《南史·梁纪上·武帝》:“夏六月,都下讹言有棖棖,取人肝肺及血,以飴天狗。”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下》:“秋七月庚辰,京城讹言云:‘上遣棖棖取人心肝,以祠天狗。’递相惊悚。”《新唐书·五行志二》:“贞观十七年七月,民讹言官遣棖棖杀人,以祭天狗。云其来也,身衣狗皮、铁爪,每於闇中取人心肝而去。”2.象声词。唐李贺《秦王饮酒》诗:“龙头泻酒邀酒星,金槽琵琶夜棖棖。”唐王叡《祠渔山神女歌》之二:“棖棖山响答琵琶,酒溼青莎肉饲鸦。”清陈维崧《望江南·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》词:“几缕椒鷄閒

【山响】1.山谷的回声。唐王维《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》诗:“催客闻山响,归房逐水流。”2.形容响声很大。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回:“叫了半日,拍得门山响,里面方听见了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卖水烟的把那水烟袋吹的忒儿嘍嘍的山响。”孔厥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接着许多手榴弹都飞开了,轰隆隆的山响。”

【答】〔古文〕畣畗《廣韻》都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得合切,音溚。《篇海》竹也。又當也,報也,合也。《禮·儒行》上答之,不敢以疑。上不答,不敢以諂。《註》答之,謂應用其言也。又《前漢·貨殖傳》答布、皮革千石。《註》答布,麤厚之布也。答者,厚重之貌。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婁之山,波水出于其隂,謂之百答水。又答祿,複姓。明答祿奕權,官翰林典籍,預修洪武《正韻》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答,然也。 《廣韻》亦作荅。

【琵琶】乐器。初名批把,见《释名·释乐器》。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、阿拉伯等地,汉代传入我国。后经改造,圆体修颈,有四弦、十二柱,俗称“秦汉子”。一说,我国秦末,百姓苦长城之役,弦鼗而鼓之,琵琶即始于此。(见晋傅玄《〈琵琶赋〉序》。)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,四弦,腹呈半梨形,颈上有四柱,横抱怀中,用拨子弹奏,即现今琵琶的前身。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,柱位逐渐增多,改横抱为竖抱,废拨子,改用手指弹奏。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,通常称四相十三品,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;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,技法丰富,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