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尺蠖】幼虫,体柔软细长,屈伸而行。因常用为先屈后伸之喻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晋支遁《咏利城山居》:“跡从尺蠖屈,道与腾龙伸。”清赵翼《高年》诗:“诗已寒蝉噪,心犹尺蠖伸。”闻一多《诗与批评·女神之时代精神》:“忏悔是美德中最美的,他是一切的光明底源头,他是尺蠖的灵魂渴求展伸的表象。”
【以时】1.按一定的时间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藪泽以时禁发之。”尹知章注:“草木零落,然后入山林。獭祭鱼,然后修泽梁也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”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餘,各守其地,以时入贡,民不劳苦,上下驩欣。”2.及时,即时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衡、谭(甄谭)居大臣位,知显(石显)等专权势,作威福,为海内患害,不以时白奏行罚,而阿諛曲从,附下罔上,无大臣辅政之义。”唐元稹《招讨镇州制》:“如王廷凑遂迷不寤,诸道宜便进军,以时翦灭。”宋曾巩《本朝政要策·义仓》:“
【屈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區勿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曲勿切,音詘。《說文》無也。从出聲。又曲也,請也。又《增韻》鬱也,軋也。《正字通》凡曲而不伸者,皆曰屈。《易·繫辭》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《孟子》威武不能屈。又作絀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緩急羸絀。《註》猶屈伸也。又通作詘。《史記·晏嬰傳》詘於不知已,而信於知己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勿切,音掘。竭也,盡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賈誼曰:用之無度,則物力必屈。與詘絀通。又與倔通。倔彊,梗戾貌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,屈彊於此。《師古曰》不柔服也。又《集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