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忽三川湄释义


【超忽】《文选·王屮<头陀寺碑文>》:“东望平皋,千里超忽。”吕向注:“超忽,远貌。”唐李白《送杨山人归天台》诗:“客有思天台,东行路超忽。”明许承钦《报国寺双松歌》:“求之骨貌意已失,尚想天外超忽双云峰。”2.引申为精神高逸貌。唐皮日休《太湖诗·桃花坞》:“穷深到兹坞,逸兴转超忽。”3.迅速貌。唐韦应物《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》诗:“新正加我年,故岁去超忽。”明唐顺之《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》:“虏气凭凌恒候月,汉兵超忽若乘风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覆之以掌,虚若无物;手裁举,则又超忽而跃。”4.惆怅;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川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昌緣切,音穿。《釋名》穿也。穿地而流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天下之地埶,兩山之閒,必有川焉。《爾雅·釋水》湀闢流川。《註》通流。《疏》湀闢者,通流大川之別名也。《又》過辨回川。《註》旋流。《疏》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。《蔡邕·月令章句》衆流注海曰川。《書·益稷》予決九川,距四海。《傳》決九州名川,通之至海。又《禹貢》奠高山大川。《傳》大川四瀆。《疏》川之大者,莫大於瀆。四瀆,謂江,河,淮,漢也。《呂氏春秋》何謂六川:河水、赤水、遼水、黑水、江水、淮水。《潘岳·關中記》涇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