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倘佯】1.同“徜徉”。徘徊;安闲自在地步行。《文选·宋玉<风赋>》:“然后倘佯中庭,北上玉堂。”李善注:“倘佯,犹徘徊也。倘,音常。”汉刘向《九叹·思古》:“临深水而长啸兮,且倘佯而氾观。”元张可久《折桂令·九月八日谜社会于文昌宫》曲:“归路倘佯,一片秋声,两袖嵐光。”萧乾《一本褪色的相册》八:“忘记了油墨,忘记了账本,我们是倘佯在悠闲中了。”2.山名。汉刘向《九叹·思古》:“倘佯壚阪,沼水深兮。容与汉渚,涕淫淫兮。”王逸注:“倘佯,山名也……言倘佯之山,其阪土玄黄,其下有池,水深而且清,宜以避世而长隐身也。”
【三径】亦作“三逕”。晋赵岐《三辅决录·逃名》:“蒋詡归乡里,荆棘塞门,舍中有三径,不出,唯求仲、羊仲从之游。”后因以“三径”指归隐者的家园。晋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三径就荒,松竹犹存。”唐蒋防《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》诗:“退跡依三逕,辞荣继二疏。”宋苏轼《次韵周邠》:“南迁欲举力田科,三径初成乐事多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五回:“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:一帘秋影淡於月,三径花香清欲寒。”
【里】《廣韻》良已切《集韻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裏。《爾雅·釋言》里,邑也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《傳》里,居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·法志》在壄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韻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又憂也。《詩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《箋》里,憂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之未災也,里析告子產。《註》里析,鄭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《註》南里,鄭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