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城】的绵亘不绝的城墙。春秋战国时各国出于防御目的,分别在边境形势险要处修筑长城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载有“楚国方城以为城”的话,这是有关长城的最早记载。战国时齐、楚、魏、燕、赵、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筑。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,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,将秦、赵、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,连贯为一。故城西起临洮(今甘肃省岷县),北傍阴山,东至辽东,俗称“万里长城”。至今尚有遗迹残存。此后汉、北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。明代为了防御鞑靼、瓦剌的侵扰,自洪武至万历时,前后修筑长城达十八次
【边陲】亦作“边垂”。亦作“边埵”。1.犹边境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芟夷我农功,虔刘我边垂。”汉刘向《新序·杂事四》:“﹝郑伯﹞曰:‘寡人无良,边陲之臣以干天之祸。’”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正位居体者,以中夏为喉,不以边垂为襟也。”唐李白《代赠远》诗:“鸣鞭从此去,逐虏荡边陲。”旧题宋尤袤《全唐诗话·白敏中》:“崔鉉诗云:‘边埵万里注恩波,宇宙羣方洽凯歌。’”《全唐诗》崔鉉诗作“边陲”。元柳贯《题苏长公书曹侍中与王省副论赵元昊事》诗:“夏童昔跳踉,势将撼边垂。”明屠隆《綵毫记·妻子哭别》:“想此日开酺会,家家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