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壁立】1.象墙壁一样耸立,形容山崖石壁的陡峭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齐传》:“林歷山四面壁立,高数十丈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巨马水》:“淶水又南逕藏刀山下,层巖壁立,直上干霄。”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古迹·天台山》:“桃园之山,壁立万仞。”萧乾《万里赶羊》:“走过悬崖壁立、毒蛇遍地的大雪山时候,他们从来没沮丧过。”2.室中空无所有,惟余四壁。比喻贫困。《南史·循吏传·范述曾》:“述曾生平所得奉禄,皆以分施,及老,遂壁立无资。”明孙梅锡《琴心记·家门始终》:“可奈家徒壁立,勉当壚涤器营生。”清黄遵宪《乱后归家》诗:“有
【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側莖切《集韻》甾耕切,音箏。《說文》引也。从。《徐鉉曰》音曳。二手而曳之,爭之道也。《廣韻》競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。又《玉篇》諫也。又訟也。《增韻》理也,辨也。《禮·曲禮》分爭辨訟,非禮不決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印藪有爭不識,爭同。又《集韻》側逬切,箏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本作諍,諫諍也,止也。《孝經·諫諍章》天子有爭臣七人。 《韻會》俗作争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。 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
【千仞】形容极高或极深。古以八尺为仞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,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刑德》:“千仞之高,人不轻凌。”晋司马彪《赠山涛》诗:“上凌青云霓,下临千仞谷。”清方文《陈卧子子龙》诗:“惠心烛千仞,雄风扇八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