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笔】《集韻》與筆同。詳筆字註。漢典考證:《廣韻》鄙密切《韻會》逼密切《正韻》壁吉切,音必。《釋名》筆,述也。述事而書之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不律謂之筆。《註》蜀人呼筆爲不律也。《說文》楚謂之聿,吳人謂之不律,燕謂之弗,秦謂之筆。《古今注》古之筆,不論以竹以木,但能染墨成字,卽謂之筆。秦吞六國,滅前代之美,故蒙恬得稱於時。蒙恬造筆,卽秦筆耳。以枯木爲管,鹿毛爲柱,羊毛爲被,所謂蒼毫也。彤管赤漆耳,史官記事用之。《法書攷》虞世南云:筆長不過六寸,眞一,行二,草三,指實掌虛。《禮·曲禮》史載筆,士載言。《註》筆,謂書具
【涌】《唐韻》余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尹竦切,音勇。《說文》騰也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洶涌澎湃。又水名。《水經》江水至華容縣,又東涌水注之。 《集韻》或作湧。
【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雙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江者,貢也。出珍物,可貢獻也。《釋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說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書·禹貢》岷山導江。《家語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書·禹貢》三江旣入。《韋昭國語註》吳松江,錢塘江,浦陽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註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崍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東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闡·揚都賦註》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
【山气】1.山中的云雾之气。汉淮南小山《招隐士》:“山气巃嵸兮石嵯峨,谿谷崭巖兮水曾波。”唐高宗《九月九日》诗:“野浄山气歛,林疏风露长。”金元好问《僧寺阻雨》诗:“山气森岑入葛衣,砧声偏与客心期。”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。”2.山中气候;山中空气。明袁宗道《夏日小斋杂兴》诗之三:“最怜山气爽,徙榻傍窗纱。”郭沫若《游里加湖》:“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,山气肃穆,沁人心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