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悲秋】对萧瑟秋景而伤惑。语出《楚辞·九辩》:“悲哉!秋之为气也。萧瑟兮,草木摇落而变衰。”唐杜甫《登高》诗: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臺。”《警世通言·况太守断死孩儿》:“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,佳人有伤春之咏。”郑振铎《山中杂记·蝉与纺织娘》:“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,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。”漢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憀栗】应瑒《正情赋》:“步便旋以永思,情憀慄而伤悲。”宋苏轼《宿望湖楼再和》:“骚人故多感,悲秋更憀慄。”元袁易《杭州道中书怀》诗之一:“远行憀慄意,对此不能无。”2.犹凛冽。寒气袭人貌。宋欧阳修《与王懿恪公书》:“岁晚憀慄,惟以时为国自重。”清黄宗羲《<陈苇庵年伯诗>序》:“一唱三叹,凄人心脾,读之者但觉秋风憀慄,中人肌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