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半道】,中途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於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。其妾知之,半道而立。”北周庾信《和灵法师游昆明池》诗:“半道闻荷气,中流觉水寒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注辇国鹦鹉》:“此国在海西,距中州四十一万里,舟行半道,过西王母,三年,乃达番禺也。”华山《大戈壁之夜》:“可是大戈壁没人烟,还难得找到泉水,半道上出了毛病,很危险。”汉
【尚书】战国时,或称掌书,尚即执掌之义。秦为少府属官,汉武帝提高皇权,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,掌管文书奏章,地位逐渐重要。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,开始分曹办事。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,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。魏晋以后,尚书事务益繁。隋代始分六部,唐代更确定六部为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。从隋唐开始,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,尚书省即其中之一,职权益重。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,行政全归尚书省。元代存中书省之名,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。明初犹沿此制,其后废去中书省,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,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,清
【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魚軒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《周禮·大司樂註》發端曰言,答述曰語。《釋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書·湯誓》朕不食言。《傳》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鄕八糾萬民,七曰造言之。《註》譌言惑衆也。《論語》寢不言。《註》自言曰言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貌言華也,至言實也,苦言藥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書·徐伯彥傳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辭章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《疏》言者,道其語有辭章也。《禮·曲禮》
【物故】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即有物故,鼓,吏至而止,夜以火指。”孙诒让间诂:“物故,犹言事故,言有事故则击鼓也。”《南史·任昉传》:“郡有蜜岭及杨梅,旧为太守所采,昉以冒险多物故,即令停絶,吏人咸以百餘年未之有也。”2.死亡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,则不能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。”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前以降及物故,凡随武还者九人。”颜师古注:“物故谓死也,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。一説,不欲斥言,但云其所服用之物皆已故耳。”王先谦补注引宋祁曰:“物,当从南本作歾,音没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刘璋传》:“瑁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