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丈峡中行释义


【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博陌切,音伯。《說文》十十也。从一白。數十十爲一百。百,白也。十百爲一貫。貫,章也。《徐曰》章,以詩言之一章也。百亦成數。會意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眾多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官以治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後漢·明帝紀》百蠻貢職。又百里,劒名。百錬,刀名。見《古今注》。又百鷯。鳥名。見《大戴禮》。又百足,蟲名。《博物志》百足,一名馬蚿。又百合,草名。《譚子化書》山蚯化爲百合。又地名。隋百泉縣,唐百文縣。又國名。《北史·百濟傳》百濟

【丈】《唐韻》直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雉兩切《正韻》呈兩切,長上聲。十尺曰丈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十分爲寸,十寸爲尺,十尺爲丈,十丈爲引。又《左傳·昭三十二年》以令役於諸侯,屬役賦丈。《疏》屬聚下役,課賦尺丈。又《哀元年》廣丈高倍。《註》壘厚一丈高二万。又《禮·曲禮》若非飮食之客,則布席,席閒函丈。《註》函,容也。又長老之稱。《易·師卦》師貞丈人吉。又朋友尊稱。《長編》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。又釋氏所居曰方丈。《杜甫詩》方丈渾連水。又《杜甫詩》百丈誰家上瀨船。《註》百丈,牽船篾也。《說文》从又持十。俗加點,非。《

【峡】《廣韻》侯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轄夾切《正韻》胡夾切,音洽。《廣韻》巫峽,山名。蜀楚之交,山有三峽。《左思·蜀都賦》經三峽之崢嶸。《註》三峽在巴東永安縣,謂西陵峽,歸鄕峽,巫峽也。《盛弘之荆州記》三峽七百里中,兩岸連山無斷處,重巖疊嶂,隱天蔽日,非亭午不見日月。又州名。秦將白起攻楚,燒夷陵,卽其地。魏武於此置臨江郡。後魏爲拓州,取開拓之義。周以其居三峽之口,因曰峽州。又山峭夾水,亦曰峽。見前岬字註。 《集韻》本作陜。或作陿。zdic.ne&#

【中行】1.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!”2.泛指中庸之道。清姚鼐《方侍庐先生墓志铭》:“先生默默,独守中行。”3.中等德行。《荀子·子道》:“入孝出弟,人之小行也。上顺下篤,人之中行也。”1.中军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作三行以御狄,荀林父将中行。”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:“范蠡在中行,左手提鼓,右手操枹而鼓之。”参见“三行”。2.中列。《吴子·励士》:“於是武侯设坐庙廷,为三行饗士大夫。上功坐前行,餚席兼重器上牢;次功坐中行,餚席器差减。”3.唐宋时,尚书省分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