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百里】1.一百里。谓距离甚远。《易·震》:“震惊百里,不丧匕鬯。”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:“维此圣人,瞻言百里。”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兵法,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。”宋苏轼《明君可与为忠言赋》:“心苟无邪,既坐瞻於百里;人思其效,将或锡之十朋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二》:“乃知天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,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,始服永公‘熟虑其后’一言,真‘瞻言百里’也。”2.古时诸侯封地范围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天子之制,地方千里,公侯皆方百里。”后用以称诸侯国。参见“百里之命”。3.亦谓地小。
【封疆】1.亦作“封畺”。界域之标记;疆界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王命布农事,命田舍东郊,皆修封疆。”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为田开阡陌封疆,而赋税平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封,聚土也;疆,界也:谓界上封记也。”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故候息秏者,入国邑,视封畺田畴之整治,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,次至车服畜产精华。实息者吉,虚秏者凶。”2.疆域;疆土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诸公之地,封疆方五百里。”《荀子·子道》:“昔万乘之国,有争臣四人,则封疆不削。”唐杜甫《遣兴》诗之一:“汉虏互胜负,封疆不常全。”3.指边疆。《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【馆客】1.谓接待宾客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:“君馆客,客辟。”郑玄注:“君馆客者,客将去,就省之,尽殷勤也。”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:“陈成子馆客。”杜预注:“使景伯子赣就馆。”2.门客;幕宾。《魏书·崔亮传》:“冲甚奇之,迎为馆客。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:“郡人求馆客者,多就谋之。”明瞿佑《归田诗话·东鲁遗黎》:“信云父,山东人,元兵南下,为张宏范元帅馆客。”3.指塾师。宋吴自牧《梦粱录·闲人》:“食客者:有训导蒙童子弟者,谓之‘馆客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