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Toggle navigation
首页
诗歌
诗经
楚辞
乐府
古风
唐诗
宋词
宋诗
元曲
作者
古籍
近/反义词
造句
学校
首页
>
古籍
> 法言義疏-(西漢)楊雄 汪榮寶 注疏
古籍列表页-吴江诗词网
法言義疏目录:
法言義疏一
法言義疏二
法言義疏三
法言義疏四
法言義疏五
法言義疏六
法言義疏七
法言義疏八
法言義疏九
法言義疏十
法言義疏十一
法言義疏十二
法言義疏十三
法言義疏十四
法言義疏十五
法言義疏十六
法言義疏十七
法言義疏十八
法言義疏十九
法言義疏二十
法言義疏附錄一 楊子法言校補
法言義疏附錄二 法言補釋
法言義疏一
學行卷第一
〔注〕夫學者,所以仁其性命之本,本立而道生,是故冠乎眾篇之首也。〔疏〕音義本標題如此。論語學而,皇侃義疏云:「降聖以下,皆須學成。故學記云:『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�
...更多
法言義疏二
或問「進」。曰:「水。」或曰:「為其不捨晝夜與?」曰:「有是哉!滿而後漸者,其水乎?」
〔注〕水滿坎而後進,人學博而後仕。
或問「鴻漸」。曰:「非其往不往,非其居不居,漸猶水
...更多
法言義疏三
吾子卷第二
〔注〕崇本在乎抑末,學大道絕乎小辯也。
法言 李軌注
或問「吾子少而好賦」。曰:「然。童子彫蟲篆刻。」
〔注〕少年之事。
俄而,曰�
...更多
法言義疏四
或問:「公孫龍詭辭數萬以為法,法與?」曰:「斷木為棋,捖革為鞠,亦皆有法焉。不合乎先王之法者,君子不法也。」
〔注〕大匠之誨人也,必以規矩;君子之訓物也,必以仁義。〔疏〕公孫�
...更多
法言義疏五
修身卷第三
〔注〕求己以反本,守母以存子,此其大要。〔疏〕修,世德堂本作「脩」,下並同。 注「守母以存子」。按:老子云:「既知其子,復守其母。」
修身以為弓,矯思
...更多
法言義疏六
問道卷第四
〔注〕夫道者,弘乎至化,通乎至理也。〔疏〕本篇皆糾繩諸子之語。自「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譬諸身乎」至「未若父母之懿也」,多論道家之失。「狙詐之家」一章,論兵家之失。「�
...更多
法言義疏七
問神卷第五
〔注〕測于天地之情者,潛之乎心也。心能測乎天地之情,則入乎神矣。〔疏〕此篇多闡發經義。自「或問神」至「聖人以不手為聖人」,皆論易道。「經可損益與」以下,則雜論五經�
...更多
法言義疏八
或問:「聖人之經不可使易知與?」
〔注〕嫌五經之難解也。
曰:「不可。天俄而可度,則其覆物也淺矣;地俄而可測,則其載物也薄矣。大哉!天地之為萬物郭,五經之為眾說郛。」
〔注�
...更多
法言義疏九
問明卷第六
〔注〕防姦必有其統,揆物必以其度,察見至微之理,探射幽隱之情。
或問「明」。曰:「微。」或曰:「微何如其明也?」曰:「微而見之,明其誖乎?」
〔疏〕�
...更多
法言義疏十
寡見卷第七
〔注〕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,此其所以發揚德音。 〔疏〕注「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」。按:老子文。
吾寡見人之好徦者也。邇文之視,邇言之聽,徦則偭焉。
〔注�
...更多
1
2
3
下一页
可能你会感兴趣
清·郭柏苍
(南朝宋)刘敬叔撰
李宗吾
宋·朱肱
清·龚自珍
(宋)谢翱
(明)方以智
(唐)莫休符
清·沈心
陶望龄
五代·刘昫
(明)苏祐
(宋)范致明
(清)吴广成
唐·长孙滋元
(明)戚继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