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Toggle navigation
首页
诗歌
诗经
楚辞
乐府
古风
唐诗
宋词
宋诗
元曲
作者
古籍
近/反义词
造句
学校
首页
>
古籍
>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五-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
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五
梁紀一
〔起玄黓敦牂(壬午),盡閼逢涒灘(甲申),凡三年。〕
〔齊宣德太后詔蕭衍自建安郡公進爵梁公,衍志也。尋進爵為王,尋受齊禪,國因號曰梁。〕
高祖武皇帝
〔諱衍,字叔達,小字練兒,南蘭陵中都里人,姓蕭氏。與齊同出淮陰令整,三世至順之,順之於齊高帝為族弟,帝,順之之子也。按通鑑武皇帝紀凡十八卷,以一二為次,此卷「武皇帝」之下合有「一」字。〕
天監元年(壬午、五○二)自是年三月以前,猶是齊和帝中興二年。〕
1春,正月,齊和帝遣兼侍中席闡文等慰勞建康。
〔勞,力到翻。〕
2大司馬衍下令:「凡東昏時浮費,自非可以習禮樂之容,繕甲兵之備者,餘皆禁絕。」〕
3戊戌,迎宣德太后入宮,臨朝稱制;衍解承制。
〔衍承制見上卷上年。蹔解之以覘人心。朝,直遙翻。〕
4己亥,以寧朔將軍蕭昺監南兗州諸軍事。昺,衍之從父弟也。
〔昺,兵永翻。昺與帝同祖治書侍御史道賜。監,工銜翻。從,才用翻。〕
5壬寅,進大司馬衍都督中外諸軍事,劍履上殿,贊拜不名。
〔上,時掌翻。〕
6己酉,以大司馬長史王亮為中書監、尚書令。
7初,大司馬與黃門侍郎范雲、南清河太守沈約、司徒右長史任昉同在竟陵王西邸,
〔事見一百三十六卷齊武帝永明二年。守,式又翻。任,音壬。昉,分兩翻。〕
意好敦密,
〔敦,厚也。好,呼到翻。〕
至是,引雲為大司馬諮議參軍、領錄事,
〔衍錄尚書,其錄府事使雲領之。〕
約為驃騎司馬,
〔為衍驃騎大將軍府司馬。驃,匹妙翻。騎,奇寄翻。〕
昉為記室參軍,與參謀議。前吳興太守謝朏、國子祭酒何胤先皆棄官家居,
〔齊明帝建武初,朏、胤皆棄官去。朏,敷尾翻。先,悉薦翻。〕
衍奏徵為軍諮祭酒,朏、胤皆不至。
大司馬內有受禪之志,沈約微扣其端,大司馬不應;他日,又進曰:「今與古異,不可以淳風期物。
〔淳風,謂淳古之風也。〕
士大夫攀龍附鳳,皆望有尺寸之功。今童兒牧豎皆知齊祚已終,明公當承其運,天文讖記又復炳然;
〔讖,楚譖翻。〕
天心不可違,人情不可失。苟曆數所在,雖欲謙光,亦不可得已。」
〔易曰:謙尊而光。〕
大司馬曰:「吾方思之。」約曰:「公初建牙樊、沔,此時應思;
〔沔,彌兗翻。〕
今王業已成,何所復思!若不早定大業,脫有一人立異,即損威德。且人非金石,時事難保,豈可以建安之封遺之子孫!
〔復,扶又翻;下無復、豈復同。遺,唯孝翻。〕
若天下還都,公卿在位,則君臣分定,
〔分,扶問翻。〕
無復異心,君明於上,臣忠於下,豈復有人方更同公作賊!」大司馬然之。約出,大司馬召范雲告之, 雲對略同約旨,大司馬曰:「智者乃爾暗同。卿明早將休文更來!」
〔將,攜也,挾也,領也。休文,沈約字也。〕
雲出,語約,約曰:「卿必待我!」雲許諾,而 約先期入。
〔語,牛倨翻。先,悉薦翻。〕
大司馬命草具其事,約乃出懷中詔書并諸選置,大司馬初無所改。俄而雲自外來,至殿門,不得入,徘徊壽光閤外,但云 「咄咄!」
〔江南禁中有壽光省。咄,當沒翻。毛晃曰:咄咄,咨嗟語也。〕
約出,問曰:「何以見處?」約舉手向左,
〔謂處之以尚書左僕射也。處,昌呂翻。〕
雲笑曰:「不乖所望。」有頃,大司馬召雲入,嘆約才智縱橫,
〔縱,子容翻。〕
且曰:「我起兵於今三年矣,
〔東昏侯永元二年十一月,衍起兵,至是首尾三年。〕
功臣諸將實有其勞,
〔將,即亮翻。〕
然成帝業者,卿二人也。」
甲寅,詔進大司馬位相國,總百揆,揚州牧,封十郡為梁公,
〔時以豫州之梁郡、歷陽、南徐州之義興、揚州之淮南、宣城、吳興、會稽、新安、東陽凡十郡為梁公國。相,息亮翻。〕
備九錫之禮,置梁百司,去錄尚書之號,
〔去,羌呂翻。〕
驃騎大將軍如故。二月,辛酉,梁公始受命。
齊湘東王寶晊,
〔晊,之日翻。〕
安陸昭王緬之子也,
〔緬,齊明帝之弟。緬,彌兗翻。〕
頗好文學。
〔好,呼到翻。〕
東昏侯死,寶晊望物情歸己,坐待法駕,既而王珍國等送首梁公,梁公以寶晊為太常,寶晊心不自安。壬戌,梁公稱寶晊謀反,并其弟江陵公寶覽、汝南公寶宏皆殺之。
8丙寅,詔梁國選諸要職,悉依天朝之制。
〔朝,直遙翻。〕
於是以沈約為吏部尚書兼右僕射,范雲為侍中。
梁公納東昏余妃,頗妨政事,范雲以為言,梁公未之從。雲與侍中、領軍將軍王茂同入見,
〔自沈約至王茂,皆梁國官也。見,賢遍翻。〕
雲曰:「昔沛公入關,婦女無所幸,此范增所以畏其志大也。
〔事見九卷漢高帝元年。〕
今明公始定建康,海內想望風聲,柰何襲亂亡之迹,以女德為累乎!」
〔左傳:富辰曰:女德無極。杜預註云:婦女之志,近之則不知止足。累,力瑞翻。〕
王茂起拜曰:「范雲言是也。公必以天下為念,無宜留此。」梁公默然。雲即請以余氏賚王茂,
〔賚,洛代翻。〕
梁公賢其意而許之。明日,賜雲、茂錢各百萬。
丙戌,詔梁公增封十郡,進爵為王。
〔時以豫州之南譙。廬江,江州之尋陽,郢州之武昌、西陽,南徐州之南琅邪、南東海、晉陵,揚州之臨海、永嘉十郡益梁國。〕
癸巳,受命,赦國內及府州
【章:十二行本「州」下有「所統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。】
殊死以下。
〔自進爵為王己上,凡詔皆以宣德太后稱制行之。〕
9辛丑,殺齊邵陵王寶攸、晉熙王寶嵩、桂陽王寶貞。
〔南史齊紀作「寶攸」,本傳作「寶脩」。三王皆明帝之子。〕
梁王將殺齊諸王,防守猶未急。鄱陽王寶寅家閹人顏文智與左右麻拱等密謀穿牆夜出寶寅,具小船於江岸,著烏布襦,
〔著,則略翻。襦,汝朱翻,短衣也。〕
腰繫千餘錢,潛赴江側,躡屩徒步,足無完膚。
〔屩,居勺翻,草履也。〕
防守者至明追之,寶寅詐為釣者,隨流上下十餘里,追者不疑。待散,乃渡西岸投民華文榮家,
〔待散,待追者散也。華,戶化翻。〕
文榮與其族人天龍、惠連棄家將寶寅遁匿山澗,賃驢乘之,晝伏夜行,抵壽陽之東城。魏戍主杜元倫馳告揚州刺史任城王澄,以車馬侍衛迎之。
〔任,音壬。〕
寶寅時年十六,徒步憔悴,
〔悴,秦醉翻。〕
見者以為掠賣生口。澄待以客禮,寶寅請喪君斬衰之服,澄遣人曉示情禮,以喪兄齊衰之服給之。
〔喪,息浪翻。衰,倉回翻。齊,音咨。〕
澄帥官僚赴弔,寶寅居處有禮,一同極哀之節。
〔禮,居君父之喪極哀。帥,讀曰率。處,昌呂翻。〕
壽陽多其義,故皆受慰喭;
〔撫而安之曰慰,引生曰唁,唁,與喭同,魚戰翻。〕
唯不見夏侯一族,
〔夏侯之族本譙郡譙人,居于壽陽。夏,戶雅翻。〕
以夏侯詳從梁王故也。澄深器重之。
〔為蕭寶寅貴顯於魏而不終張本。〕
10齊和帝東歸,
〔將東歸建康也。〕
以蕭憺為都督荊、湘等六州諸軍事、荊州刺史。
〔憺,徒敢翻,又徒濫翻。〕
荊州軍旅之後,公私空乏,憺厲精為治,
〔治,直吏翻。〕
廣屯田,省力役,存問兵死之家,供其乏困。自以少年居重任,
〔少,詩照翻。〕
謂佐吏曰:「政之不臧,士君子所宜共惜。吾今開懷,卿其無隱!」於是人人得盡意,民有訟者皆立前待符教,決於俄頃,曹無留事。荊人大悅。
11齊和帝至姑孰,丙辰,下詔禪位于梁。
12丁巳,廬陵王寶源卒。
〔非疾也。寶源者,齊明帝第五子。〕
13魯陽蠻魯北鷰等起兵攻魏潁州。
〔魏置潁州於汝陰,又,潁州郡舊置潁州。〕
14夏,四月,辛酉,宣德太后令曰:「西詔至,
〔齊和帝雖已至姑孰,其地猶在建康之西,故曰西詔。〕
帝憲章前代,
〔憲章前代者,以前代為法 度也。〕
敬禪神器于梁,明可臨軒
〔明,謂明旦也。〕
遣使恭授璽紱,未亡人歸于別官。」
〔古者君薨,其夫人在者自稱未亡人。使,疏吏翻。璽,斯氏翻。紱,音 弗。〕
壬戌,發策,遣兼太保、尚書令亮等奉皇帝璽紱詣梁宮。
〔亮,王亮也。〕
丙寅,梁王即皇帝位于南郊,大赦,改元。
〔始改元天監。〕
是日,追贈兄懿為丞相,封長沙王,諡曰宣武,葬禮依晉安平獻王故事。
〔懿為東昏侯所殺,葬不成禮,今依晉葬安平王孚禮葬之。〕
丁卯,奉和帝為巴陵王,宮于姑孰,優崇之禮,皆倣齊初。
〔倣齊奉汝陰王之禮。〕
奉宣德太后為齊文帝妃,王皇后為巴陵王妃。齊世王、侯封爵,悉從降省,
〔降者,王降公,公降侯。省者,除其封國。省,所梗翻。〕
唯宋汝陰王不在除例。
〔備三恪也。〕
追遵皇孝為文皇帝,廟號太祖;皇妣為獻皇后。
〔考異曰:南史云五月追尊。今從梁書。〕
追諡妃郗氏曰德皇后。
〔東昏侯永元元年,郗氏卒于襄陽。郗,丑之翻。〕
封文武功臣車騎將軍夏侯詳等十五人為公、侯。
〔騎,奇寄翻。〕
立皇弟中護軍宏為臨川王,南徐州刺史秀為安成王,雍州刺史偉為建安王,
〔雍,於用翻。〕
左衛將軍恢為鄱陽王,荊州刺史憺為始興王;以宏為揚州刺史。
丁卯,以中書監王亮為尚書令,相國左長史王瑩為中書監,吏部尚書沈約為尚書僕射,長兼侍中范雲為散騎常侍、吏部尚書。
15詔凡後宮、樂府、西解、暴室諸婦女一皆放遣。
〔解,讀曰廨。一皆放遣,一切盡放遣之也。〕
16戊辰,巴陵王卒。時上欲以南海郡為巴陵國,徙王居之。沈約曰:「古今殊事,魏武所云『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。』」
〔沈約夢齊和帝劍斷其舌,天之報應固不爽也。〕
上頷之,乃遣所親鄭伯禽詣姑孰,以生金進王,王曰:「我死不須金,醇酒足矣。」乃飲沈醉;
〔沈,持林翻。〕
伯禽就摺殺之。
〔時年十五。摺,落合翻。〕
王之鎮荊州也,琅邪顏見遠為錄事參軍,及即位,為治書侍御史兼中丞,
〔治,直之翻。〕
既禪位,見遠不食數日而卒。
〔史言齊臣以死殉和帝者僅一顏見遠。〕
上聞之曰:「我自應天從人,
〔曰從人者,避皇考順之諱也。〕
何預天下士大夫事,而顏見遠乃至於此!」
〔此言不可以訓。〕
17庚午,詔:「有司依周、漢故事,議贖刑條格,
〔舜典曰:金作贖刑。註曰:誤入而刑,出金以贖罪。周穆王訓夏贖刑,亦以以五刑之辟,疑者罰贖。至漢文帝令民入粟以贖罪;武帝令死罪入贖,錢五十萬減死一等。蓋自虞及周疑誤者贖,漢則凡犯罪者皆可得而入贖。〕
凡在官身犯鞭杖之罪,悉入贖停罰,其臺省令史、士卒欲贖者聽之。」
18以謝沭縣公寶義為巴陵王,奉齊祀。
〔上之受禪也,寶義以晉安王降封謝沭縣公。晉志謝沭縣屬臨賀郡。沭,食聿翻。〕
寶義幼有廢疾,不能言,故獨得全。
齊南康侯子恪柔弟祁陽侯子範嘗因事入見,
〔子恪、子範,齊豫章王嶷子也。祁陽縣,吳立,宋屬零陵郡。見,賢遍翻。〕
上從容謂曰:
〔從,千容翻。〕
「天下公器,非可力取,苟無期運,雖項籍之力終亦敗亡。宋孝武性猜忌,兄弟粗有令名者皆鴆之,
〔謂南平王鑠也。粗,坐五翻。〕
朝臣以疑似枉死者相繼。
〔謂顏竣、王僧達、周朗、沈懷文等。朝,直遙翻。〕
然或疑而不能去,
〔去,羌呂翻;下同。〕
或不疑而卒為患,如卿祖以材略見疑,而無如之何。
〔此正指不疑而卒為患者,謂明帝盡殺孝武帝子孫也。〕
我於時已生,彼豈知我應有今日!固知有天命者非人所害。我初平建康,人皆勸我除去卿輩以壹物心,我於時依而行之,誰謂不可!正以江左以來,代謝之際,必相屠滅,感傷和氣,所以固祚不長。又,齊、梁雖云革命,事異前世,我與卿兄弟雖復絕服,
〔五服之親,至於袒免則無服矣。去,羌呂翻。復,扶又翻;下可復、無復同。〕
宗屬未遠,齊業之初亦共甘苦,
〔齊、宋禪代之際,帝父順之參預佐命。〕
情同一家,豈可遽如行路之人!卿兄弟果有天命,非我所殺;若無天命,何忽行此!當足示無度量耳。且建武塗炭卿門,
〔謂齊明帝建武中誅高、武子孫。〕
我起義兵,非唯自雪門恥,亦為卿兄弟報仇。
〔為,于偽翻。〕
卿若能在建武、永元之世
〔永元,齊東昏侯年號。〕
撥亂反正,
〔謂齊明帝父子為亂,高、武子孫為正。〕
我豈得不釋戈推奉邪!我自取天下於明帝家,非取之於卿家也。昔劉子輿自稱成帝子,光武言:『假使成帝更生,天下亦不可復得,況子輿乎!』
〔事見三十九卷漢更始元年。〕
曹志,魏武帝之孫,為晉忠臣。
〔事見八十一卷晉武帝太康四年。〕
況卿今日猶是宗室,我方坦然相期,卿無復懷自外之意!
〔「無」,當作「毋」。〕
小待,當自知我寸心。」子恪兄弟凡十六人,皆仕梁,子恪、子範、子質、子顯、子雲、子暉並以才能知名,歷官清顯,各以壽終。
〔史言帝所誅夷者齊明帝之後,高帝之後固無恙也。〕
19詔徵謝朏為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,
〔朏,敷尾翻。〕
何胤為右光祿大夫,何點為侍中;胤、點終不就。
20癸酉,詔「公車府謗木、肺石傍各置一函,
〔周禮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,註云:肺石,赤石也。肺,芳廢翻。〕
若肉食莫言,欲有橫議,投謗木函;
〔杜預曰:肉食,在位者。布衣處士而議朝政,謂之橫議。橫,戶孟翻。〕
若以功勞才器冤沈莫達,投肺石函。」
〔沈,持林翻。〕
上身服浣濯之衣,常膳唯以菜蔬。每簡長吏,務選廉平,皆召見於前,勗以政道。
〔見,賢遍翻。勗,許玉翻,勉也。〕
擢尚書殿中郎到溉為建安內史,左戶侍郎鬷為晉安太守,
〔杜佑曰:宋、齊度支尚書統度支、左戶、右戶、金部、庫部六曹。鬷,子公翻。沈約曰:建安本閩越,秦立為閩中郡,漢武帝滅閩越,徙其民於江、淮間,虛其地,後有遁逃山谷間者頗出,立為冶縣,屬會稽。司馬彪云:章安是故冶。然則臨海亦冶地也。後分冶地為會稽東、南二部都尉;東部,臨海是也;南部,建安是也。吳孫休永安三年,分南部立為建安郡,晉武帝太康三年分建安立晉安郡。詳考沈志,建安郡則今南劍、邵武、建寧之地,晉安郡則今福州之地,沈志,洪氏隸釋辯之甚詳,註已見前。〕
二人皆以廉潔著稱。溉,彥之曾孫也。
〔到彥之,宋文帝將。〕
又著令:「小縣令有能,遷大縣,大縣有能,遷二舌石。」以山陰令丘仲孚為長沙內史,武康令東海何遠為宣城太守,由是廉能莫不知勸。
21魯陽蠻圍魏湖陽,
〔湖陽縣,漢屬南陽郡,晉省,元魏後於此置西淮南郡及南襄州,隋為湖陽縣,唐并湖陽,入棗陽縣。〕
撫軍將軍李崇將兵擊破之,
〔將,即亮翻。〕
斬魯北鷰;徙萬餘戶於幽、并諸州及六鎮,尋叛南走,所在追討,比及河,殺之皆盡。
〔比,必利翻。〕
22閏月,丁巳,魏頓丘匡公穆亮卒。
〔諡法:貞心大度曰匡。〕
23齊東昏侯嬖臣孫文明等,雖經赦令,猶不自安,五月,乙亥夜,帥其徒數百人,因運荻炬,束仗入南、北掖門作亂,
〔荻炬者,東荻為火炬用也。因運此,遂束兵仗於荻中以入。嬖,卑義翻,又傳計翻。帥,讀曰率。〕
燒神虎門、總章觀,入衛尉府,殺衛尉洮陽愍侯張弘策。
〔觀,古玩翻。洮陽縣屬零陵郡。洮,音兆。〕
前軍司馬呂僧珍直殿內,以宿衛兵拒之,不能卻。上戎服御前殿,曰:「賊夜來,是其眾少,曉則走矣。」
〔少,詩沼翻。〕
命擊五鼓,領軍將軍王茂、驍騎將軍張惠紹聞難,引兵赴救,盜乃散走,討捕,悉誅之。
〔擊五鼓,晉檀祗破司馬國璠之故智也。驍,堅堯翻。騎,奇寄翻。難,乃旦翻。〕
24江州刺史陳伯之,目不識書,得文牒辭訟,唯作大諾而已,有事,典籤傳口語,與奪決於主者。
〔伯之手不能書,典籤傳其口之所言。〕
豫章人鄧繕、永興人戴永忠
〔漢會稽諸暨縣,吳更名永興。〕
有舊恩於伯之,伯之以繕為別駕,永忠為記室參軍。河南褚緭居建康,
〔緭,于貴翻。考異曰:魏書蕭寶寅傳作「褚胃」,今從梁書。〕
素薄行,仕宦不得志,頻造尚書范雲,雲不禮之。
〔行,下孟翻。造,七到翻。范雲時為吏部尚書。〕
緭怒,私謂所親曰:「建武以後,草澤下族悉化成貴人,吾何罪而見棄!今天下草創,饑饉不已,喪亂未可知。
〔喪,息浪翻。〕
陳伯之擁強兵在江州,非主上舊臣,有自疑之意;且熒惑守南斗,詎非為我出邪!
〔晉天文志:將有天子之事,占於南斗。南斗六星,天廟也,主兵。為,于偽翻。〕
今者一行事若無成,入魏不失作河南郡守。」
〔守,式又翻。〕
遂投伯之,大見親狎。作之又以鄉人朱龍符為長流參軍,
〔陳伯之,濟陰人。職官分紀:長流參軍主禁防。晉從公府有長流參軍;小府無長流參軍,置禁防參軍。顏氏家訓:或問:何故名治獄參軍為長流?答曰:帝王世紀云,帝少昊崩,其神降于長流之山。此事本出山海經,於祀主秋。按周禮秋官司寇主刑罰。長流之職,漢、魏捕賊掾耳;晉、宋以來,始為參軍,上屬司寇,故取秋帝所居為嘉名焉。〕
並乘伯之愚闇,恣為姦利。
上聞之,使陳虎牙私戒伯之,又遣人代鄧繕為別駕,伯之不受命,表云:「龍符驍勇,
〔驍,堅堯翻。〕
鄧繕有績效;臺所遣別駕,請以為治中。」繕於是日夜說伯之云:「臺家府藏空竭,復無器仗,三倉無米,東境飢流,
〔三倉,太倉、石頭倉及常平倉。又按五代史志,梁司農卿主農功倉廩,統太倉等令,又管左、右、中部三倉丞。東境,三吳、會稽之地。說,式芮翻。復,扶又翻;下若復同。〕
此萬世一時也。機不可失!」緭、永忠共贊成之。伯之謂繕:「今啟卿,若復不得,即與卿共反。」上敕伯之以部內一郡處繕,
〔處,昌呂翻。〕
於是伯之集府州僚佐謂曰:「奉齊建安王教,帥江北義勇十萬,已次六合,
〔齊建安王,蕭寶寅也,時奔魏。據宋史〔書〕
,六合山在烏江縣界。五代志:江都郡六合縣,宋、齊之秦郡尉氏縣也。帥,讀曰率;下同。〕見使以江州見力運糧速下。
〔見力之見,賢遍翻。〕
我荷明帝厚恩,誓死以報。」即命纂嚴,使緭詐為蕭寶寅書以示倷佐,於聽事前為壇,歃血共盟。
緭說伯之曰:
〔荷,下可翻。聽,讀曰廳。歃,色甲翻。說,式芮翻。〕
「今舉大事,宜引眾望。長史程元沖,不與人同心;臨川內史王觀,僧虔之孫,人身不惡,可召為長史以代元沖。」
〔觀,古玩翻。〕
伯之從之,仍以緭為尋陽太守,永忠為輔義將軍,龍符為豫州刺史。觀不應命。豫章太守酄伯倫起郡兵拒守。程元沖既失職於家,合帥數百人,
〔合眾而帥之以攻伯之。〕
乘伯之無備,突入至聽事前;
〔聽,讀與廳同。〕
伯之自出格鬬,元沖不勝,逃入廬山。
〔廬山在江州南。〕
伯之密遣信報虎牙兄弟,皆逃奔盱眙。
〔盱眙,音吁怡。〕
戊子,詔以領軍將軍王茂為征南將軍、江州刺史,帥眾討之。
25魏揚州子峴戍主党法宗
〔党,底朗翻,姓也。杜佑通典德浪翻。峴,戶典翻;下同。〕
襲大峴戍,破之,虜龍驤將軍邾菩薩。
〔驤,思將翻。菩,薄乎翻。薩,桑葛翻。〕
26陳伯之聞王茂來,謂褚緭等曰:「王觀既不就命,鄭伯倫又不肯從,便應空手受困。今先平豫章,開通南路,多發丁力,益運資糧,然後席卷北向,以撲飢疲之眾,不憂不濟。」
〔卷,讀曰捲。北向,謂北下攻建康也。撲,普木翻。〕
六月,留鄉人唐蓋人守城,
〔守尋陽城。〕
引兵趣豫章,攻伯倫,不能下。
〔趣,七喻翻。〕
王茂軍至,伯之表裏受敵,遂敗走,間道渡江,與虎牙等及褚、緭俱奔魏。
〔間,古莧翻。〕
27上遣左右陳建孫送劉季連子弟三人入蜀,使諭旨慰勞。
〔勞,力到翻。〕
季連受命,飭還裝,益州刺史鄧元起始得之官。
初,季連為南郡太守,不禮於元起。
〔鄧元起,南郡當陽人。〕
都錄朱道琛有罪,
〔都錄,蓋郡之首吏,總錄諸吏者也。琛,丑林翻。〕
季連欲殺之,逃匿得免。至是,道琛為元起典籤,說元起曰:
〔說,式芮翻;下或說同。〕
「益州亂離已久,公私虛耗。劉益州臨歸,豈辦遠遣迎候,道琛請先使檢校,
〔使,疏吏翻。〕
緣路奉迎,不然,萬里資糧,未易可得。」元起許之。道琛既至,言語不恭,又歷造府州人士,見器物,輒奪之,有不獲者,語曰:
〔易,以豉翻。造,七到翻。語,牛倨翻。〕
「會當屬人,何須苦惜!」於是軍府大懼,謂元起必誅季連,禍及黨與,競言之於季連。季連亦以為然,且懼昔之不禮於元起,乃召兵算之,有精甲十萬,歎曰:「據天險之地,握此強兵,進可以匡社稷,退不失作劉備,捨此安之!」遂召佐史,矯稱齊宣德太后令,聚兵復反,收朱道琛,殺之。
〔史言劉季連阻兵,釁起於朱道琛。〕
召巴西太守朱士略及涪令李膺,並不受命。
〔涪,音浮。〕
是月,元起至巴西,士略開門納之。
先是,蜀民多逃亡,聞元起至,爭出投附,皆稱起義兵應朝廷,軍士新故三萬餘人。
〔新,謂蜀民新附者;故,謂元起從行者。先,式薦翻。〕
元起在道久,糧食乏絕,或說之曰:「蜀土政慢,民多詐疾,若檢巴西一郡籍注,因而罰之,所獲必厚。」
〔謂民多詐疾,注之於籍,以避征役。說,輸芮翻。〕
元起然之。李膺諫曰:「使君前有嚴敵,後無繼援,山民始附,於我觀德。
〔言山民觀望,我德則附,否則攜貳。使,疏吏翻。〕
若糾以刻薄,民必不堪,眾心一離,雖悔無及。何必起疾可以濟師!
〔起疾,謂糾之以刻薄,民所灴堪,則是興長病端。一曰:起疾,謂起詐疾者。杜預曰:濟,益也。〕
膺請出圖之,不患資糧不足也。」元起曰:「善。一以委卿!」膺退,帥當民上軍資米,
〔帥,讀曰率。上,時掌翻。〕
得三萬斛。
28秋,八月,丁未,命尚書刪定郎濟陽蔡法度損益王植之集註舊律,
〔王植之集定張、杜律見一百三十七卷齊武帝永明九年。濟,子禮翻。〕
為梁律,仍命與尚書令王亮、侍中王瑩、尚書僕射沈約、吏部尚書范雲等九人同議定。
29上素善鍾律,欲釐正雅樂,乃自制四器,名之為「通」。
〔五代史志:通,受聲廣九寸,宣聲長九尺,臨岳高一寸二分。每通皆施三絃。一曰玄英通,二曰青陽通,三曰朱明通,四曰白藏通。〕
每通施三絃,黃鍾絃用二百七十絲,長九尺,應鍾絃用一百四十二絲,長四尺七寸四分差強,中間十律,以是為差。
〔黃鍾律長九寸,引而伸之為九尺。應鍾律長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,引而伸之為四尺七寸四分差強。中間十律以是為差者,即上生、下生,三分益一、三分去一之數也。長,直亮翻;下同。〕
因以通聲轉推月氣,悉無差違,而還得相中。又制十二笛,黃鍾笛長三尺八寸,應鍾苖長二尺三寸,中間十律以是為差,以寫通聲,飲古鍾玉律,並皆不差。
〔樂有飲聲,飲者隨其聲而酌其清濁高下也。鄭譯因琵琶七調,以其所捻琵琶絃柱相飲為七 均,合城十二,以應十二律是也。〕
於是被以八音,
〔八音,金、石、絲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。被,皮義翻。〕
施以七聲,
〔七聲,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及變宮、 變徵。〕
莫不和韻。先是,宮懸止有四鎛鍾,雜以編鍾,編磬、衡鍾凡十六虡。
〔古者天子宮懸。周禮註云:宮懸。四面。四面象宮室有牆,故謂之宮懸。凡鍾十六枚同在于虡,謂之編鍾。特懸者謂之鎛鍾。爾雅曰:大鍾謂之鎛。編磬亦十六枚而同虡。先,悉薦翻。鎛,補各翻。虡,其呂翻。〕
上始命設十二鎛鍾,各有編鍾、編磬,凡三十六虡,而去衡鍾,四隅植建鼓。
〔建鼓,大鼓也,少昊氏作之為建鼓之節。去,羌呂翻。〕
30魏高祖之喪,前太傅平陽公丕自晉陽赴,
〔此太和二十三年事。〕
遂留洛陽。丕年八十餘,歷事六世,
〔丕,拓跋醫槐之曾孫,從世祖臨江,歷景、穆、文成、獻文、孝文及今主凡六世。〕
位極公輔,而還為庶人。
〔丕得罪見一百四十一卷齊明帝建武四年。〕
魏主以其宗室耆舊,矜而禮之。乙卯,以丕為三老。
31魏揚州刺史任城王澄表請攻鍾離,魏主使羽林監敦煌范紹詣壽陽,並量進止。澄曰:「當用兵十萬,往來百日,乞朝廷速辦糧仗。」紹曰:「今秋已向末,方欲調發,
〔任,音壬。敦,徒門翻。量,音良。調,徒引翻。〕
兵仗可集,糧何由致!有兵無糧,何以克敵!」澄沈思良久曰:「實如卿言。」乃止。
〔沈,持林翻。〕
32九月,丁巳,魏主如鄴。冬,十月,庚子,還至懷,與宗室近侍射遠,帝射三百五十餘步,群臣刻銘以美之。甲辰,還洛陽。
33十一月,己未,立小廟以祭太祖之母,
〔太祖之母,帝祖母也。〕
每祭太廟畢,以一太牢祭之。
34甲子,立皇子統為太子。
35魏洛陽宮室始成。
〔齊武帝永明十一年魏始營洛陽,至是宮室乃成。〕
36十二月,將軍張囂之侵魏淮南,取木陵戍;魏任城王澄遣輔國將軍成興擊之,
【章:十二行本「之」下有「甲辰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。】
囂之敗走,魏復取木陵。
〔水經註,木陵山在黃水西南,有木陵關。黃水東逕晉西陽城南,又東逕南光城南,又東逕弋陽郡東,又東北入于淮,謂之黃口。唐志,木陵關在光州光山縣南、黃州麻城縣東北。復,扶又翻。〕
37劉季連遣其將李奉伯等拒鄧元起,
〔將,即亮翻。〕
元起與戰,互有勝負。久之,奉伯等敗,還成都,元起進屯西平。
〔晉安帝以秦、雍流民立懷寧郡,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寄治成都,其屬縣有西平,蓋亦寄治成都城外,遂為實土。〕
季連驅略居民,閉城固守。元起進屯蔣橋,去成都二十里,留輜重於琕。奉伯等間道襲琕,陷之,
〔重,直用翻。郫,音疲。間,古莧翻。〕
軍備盡沒。元起捨琕,徑圍州城;城局參軍江希之謀以城降,不克而死。
〔宋有十八曹參軍,城局其一也。降,戶江翻。〕
38魏陳留公主寡居,僕射高肇、秦州刺史張彝皆欲尚之,公主許彝而不許肇。肇怒,譖彝於魏主,
【章:十二行本「主」下有「彝」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作「尋」字;張校與孔本同。】
坐沈廢累年。
〔沈,持林翻。〕
39是歲,江東大旱,米斗五千,民多餓死。
二年(癸未、五○三)
1春,正月,乙卯,以尚書僕射沈約為左僕射,吏部尚書范雲為右僕射,尚書令王亮為左光祿大夫。丙辰,亮坐正旦詐疾不登殿,削爵,廢為庶人。
2乙亥,魏主耕籍田。
3魏梁州氐楊會叛,行梁州事楊椿等討之。
〔齊東昏永元二年書魏梁州刺史楊椿招降氐王楊集始,今乃為行梁州事,當考。〕
4成都城中食盡,升米三千,人相食。劉季連食粥累月,計無所出。上遣主書趙景悅宣詔受季連降,
〔降,戶江翻;下同。〕
季連肉怛請罪。鄧元起遷季連于城外,俄而造焉,待之以禮。
〔造,七到翻。〕
季連謝曰:「早知如此,豈有前日之事!」
〔蓋言前日所以阻兵拒命,實為朱道琛搆間也。〕
琕城亦降。元起誅李奉伯等,送季連詣建康。初,元起在道,懼事不集,無以為賞,士之至者皆許以辟命,於是受別駕、治中檄者將二千人。
季連至建康,入東掖門,數步一稽顙,以至上前。
〔稽,音啟。〕
上笑曰:「卿欲慕劉備,而曾不及公孫述,
〔謂公孫述不肯降漢也。〕
豈無臥龍之臣邪!」
〔臥龍,謂諸葛孔明。〕
赦為庶人。
5三月,己巳,魏皇后蠶於北郊。
6庚辰,魏揚州刺史任城王澄遣長風城
【章:十二行本「城」作「戍」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;熊校同。】
主奇道顯入寇,
〔姓譜,奇姓,伯奇之後。〕
取陰山、白笹二戍。
〔據水經註,陰山關在弋陽縣西南;唐志,黃州麻城縣東北有陰山關。〕
7蕭寶寅伏於魏闕之下,
〔此魏朝之闕門也。闕即古之象魏。〕
請兵伐梁,雖暴風大雨,終不蹔移;會陳伯之降魏,亦請兵自效。魏主乃引八坐、門下入定議。
〔八坐,謂令、僕及諸曹尚書。門下,謂侍中散騎常侍等官。蹔,與暫同。降,戶江翻。坐,徂臥翻。〕
夏,四月,癸未朔,以寶寅為都督東揚等三州諸軍事、鎮東將軍、揚州刺史、丹楊公、齊王,禮賜甚厚,配兵一萬,令屯東城;
〔此蓋漢、晉之東城縣地,以其地在壽陽之東,故置東揚州。〕
以伯之為都督淮南諸軍事、平南將軍、江州刺史,屯陽石,
〔即羊石城也,在廬江西北,霍丘東南。〕
俟秋冬大舉。寶寅明當拜命,
〔明,謂明旦也。〕
自夜慟哭至晨。魏人又聽寶寅募四方壯勇,得數千人,以顏文智、華文榮等六人皆為將軍、軍主。
〔顏文智將寶寅投華文榮,文榮等將寶寅投北。華,戶花翻。〕
寶寅志性雅重,過期猶絕酒肉,
〔禮,為兄弟服期喪。〕
慘形悴色,蔬食粗衣,未嘗嬉笑。
〔悴,秦醉翻。〕
8癸卯,蔡法度上梁律二十卷,
〔上,時掌翻。〕
令三十卷,科四十卷。詔班行之。
9五月,丁巳,霄城文侯范雲卒。
〔霄城縣侯也。五代志:沔陽郡竟陵縣,舊曰霄城。卒,子恤翻;下同。〕
雲盡心事上,知無不為,臨繁處劇,
〔處,昌呂翻。〕
精力過人。及卒,眾謂沈約宜當樞管,
〔樞管,謂管樞機也。今人猶謂樞密院為樞管。以此觀之,沈約位雖在范雲之右,而親任不及雲遠矣。〕
上以約輕易,
〔易,以豉翻。〕
不如尚書左丞徐勉,乃以勉及右衛將軍
【章:十二行本「軍」下有「汝南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。】
周捨同參國政。捨雅量不及勉,而清簡過之,兩人俱稱賢相,常留省內,罕得休下。
〔休下,謂休偃下直也。〕
勉或時還宅,群犬驚吠;每有表奏,輒焚其笹。捨豫機密二十餘年,未嘗離左右,
〔離,力智翻。〕
國史、詔誥、儀體、法律、軍旅謀謨皆掌之,與人言謔,終日不絕,
〔謔,迄卻翻,戲言也。〕
而竟不漏泄機事,眾尤服之。
〔史究言二人終身大概。〕
10壬申,斷諸郡縣獻奉二宮,惟諸州及會稽許貢任土,若非地產,亦不得貢。
〔斷,音短;下頻斷同。二宮,上宮及東宮也。會稽,東土大郡也,故使之同於諸州。〕
11甲戌,魏楊椿等大破叛氐,斬首數千級。
〔是年春,氐楊會叛。〕
12六月,壬午朔,魏立皇弟悅為汝南王。
13魏揚州刺史任城王澄表稱「蕭衍頻斷東關,
〔斷,音短。〕
欲令漅湖汎溢以灌淮南諸戍。吳、楚便水,且灌且掠,淮南之地將非國有。壽陽去江五百餘里,眾庶惶惶,並懼水害。脫乘民之願,攻敵之虛,豫勒諸州,纂集士馬,有
【章:十二行本「有」作「首」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退齋校同。】
秋大集,應機經略,雖混壹不能必果,江西自是無虞矣。」丙戌,魏發冀、定、瀛、相、并、濟六州二萬人,馬一千五百匹,
〔相,息亮翻。濟,子禮翻。〕
令仲秋之中異會淮南,并壽陽先兵三萬,
〔先兵,先屯壽陽之兵。〕
委澄經略;蕭寶寅、陳伯之皆受澄節度。
14謝朏輕舟出詣闕,
〔朏,敷尾翻。〕
詔以為侍中、司徒、尚書令。朏辭腳疾不堪拜謁,角巾自輿詣雲龍門謝。詔見於華林園,
〔見,賢遍翻。〕
乘小車就席。明旦,上幸朏宅,
〔謝朏仕宋及齊,有宅在建康。〕
宴語盡懽。朏固陳本志,不許;因請自還東迎母,許之。臨發,上復臨幸,
〔復,扶又翻。〕
賦詩餞別;王人送迎,相望於道。
〔凡將上命者皆謂之王人。〕
及還,詔起府於舊宅,禮遇優異。朏素憚煩,不省職事,眾頗失望。
〔謝朏之於樊英又不及遠甚。省,悉景翻。〕
15甲午,以中書監不瑩為尚書右僕射。
16秋,七月,乙卯,魏平陽平公丕卒。
17魏既罷鹽池之禁,
〔魏主踐阼之初,中尉甄琛表弛鹽禁,彭城王勰與邢巒以為不可,魏主詔從琛請。通鑑目錄已提其要,此事合載於一百四十三卷齊東昏永元二年,而通鑑正文逸其事,錯簡置於百四十六卷天監五年。〕
而其利智為富強所專。庚午,復收鹽池利入公。
〔復,扶又翻。〕
18辛未,魏以彭城王勰為太師,
〔勰,音協。〕
勰固辭。魏主賜詔敦諭,又為家人書,祈請懇至;
〔為家人書,用家人叔姪之禮也。〕
勰不得已,受命。
19八月,庚子,魏以鎮南將軍元英都督征義陽諸軍事。司州刺史蔡道聞魏軍將至,遣驍騎將軍楊由帥城外居民三千餘家保賢首山,為三柵。
〔驍,堅堯翻。騎,奇寄翻。帥,讀曰率。〕
冬,十月,元英勒諸軍圍賢首柵,柵民任馬駒斬由降魏。
〔任,音壬。降,戶江翻。〕
任城王澄命統軍党法宗、傅豎眼、太原王神念等分兵寇東關、大峴、淮陵、九山,
〔「淮陵」,恐當作「睢陵」。齊置徐州於鍾離,又僑置濟陰郡睢陵縣於郡界。五代志:鍾離郡化明縣,舊曰睢陵,置齊陰郡。化明,唐濠州之招義縣也。或曰:宋志,南徐州領淮陵郡,睢陵、淮陵皆屬漢徐部,是時既置徐州於鍾離,則亦置淮陵於鍾離界,未可知也。魏收志,陳留、鍾離二郡有朝歌縣,縣有九山城、黃溪水。按水經註,黃水出黃武山,東北流,逕南光城、弋陽等郡。今按今招信軍盱眙縣西南一十五里有三城,又西十五里至淮陵,城臨池河,池河過淮陵城西而北,入于淮,謂之池河口。九山店在淮北,南直淮陵。九山店之東則陷堈湖,南則馬城。淮流至此,謂之九山灣。其東則鳳凰州,在淮水中,約長十里。今土人亦呼九山灣為獅子渡,北兵渡淮之津要也。峴,戶典翻。〕
高祖珍將三千騎為遊軍,澄以大軍繼其後。豎眼,靈越之子也。
〔傅靈越從薛安都起兵,攻張永以應義嘉,兵潰而死。豎,而主翻。〕
魏人拔關要,潁川、大峴三城,
〔魏收志,霍州有北潁川郡,領潁川等三縣。水經註:梁立霍州,治灊縣天柱山。〕
白塔、牽城、清溪皆潰。徐州刺史司馬明素將兵三千救九山,
〔將,即亮翻;下同。〕
徐州長史潘伯鄰救淮陵。寧朔將軍王燮保焦城,党法宗等進拔焦城,破淮陵,十一月,壬午,擒明素,斬伯鄰。
先是,南梁太守馮道根戍阜陵,
〔馮道根傳,以南梁太守領阜陵戍。先,悉薦翻。〕
初到,修城隍,遠斥候,如敵將至,眾頗笑之。道根曰:「怯防勇戰,此之謂也。」
〔其周防若怯,而臨戰則勇。〕
城未畢,党法宗等眾二萬奄至城下,眾皆失色。道根命大開門,緩服登城,選精銳二百人出與魏兵戰,破之。魏人見其意思閒暇,
〔思,相吏翻。〕
戰又不利,遂引去。道根將百騎擊高祖珍,破之。
〔騎,奇寄翻。〕
魏諸軍糧運絕,引退。以道根為豫州刺史。
〔此時梁豫州治晉熙,道根蓋猶戍阜陵,特帶刺史耳。〕
20武興安王楊集始卒。己未,魏立其世子紹先為武興王;紹先幼,國事決於二叔父集起、集義。
21乙亥,尚書左僕射沈約以母憂去職。
22魏既遷洛陽,北邊荒遠,因以饑饉,百姓困弊。魏主加尚書左僕射源懷侍中、行臺,
〔魏道武置行臺之官於鄴中山,今置於北邊。杜佑曰:魏末司馬師討諸葛誕,散騎常侍裴秀、尚書僕射陳泰、黃門侍郎鍾會等以行臺從。北齊行臺兼統民事自辛術始,隋謂之行臺省。〕
使持節巡行北邊六鎮、恆、燕、朔三州,
〔六鎮,列置於三州塞下。使,疏吏翻;下同。行,下孟翻。恆,戶登翻。燕,因肩翻。〕
賑給貧乏,考論殿最,
〔既使之賑恤貧民,又使之按察官吏。殿,丁練翻。〕
事之得失皆先決後聞。懷通濟有無,飢民賴之。沃野鎮將于祚,
〔沃野,漢朔方郡之屬縣也。魏平赫連,與統萬同置鎮,不在六鎮之數。將,即亮翻;下同。〕
皇后之世父,
〔世父,伯父承世嫡者。〕
與懷通婚。時于勁方用事,勢傾朝野,
〔朝,直遙翻。〕
祚頗有受納。懷將入鎮,祚郊迎道左,懷不與語,即劾奏免官。
〔劾,戶概翻,又戶得翻;下同。〕
懷朔鎮將元尼須與舊交,貪穢狼籍,
〔蘇鶚演義曰:狼籍者,物雜亂之貌;狼所臥籍之草皆穢亂。〕
置酒請懷,謂懷曰:「命之長短,繫卿之口,豈可不相寬貸!」懷曰:「今日源懷與故人飲酒之坐,
〔坐,徂臥翻。〕
非鞫獄之所也。明日,公庭始為使者檢鎮將罪狀之處耳。」尼須揮淚無以對,竟按劾抵罪。懷又奏:「邊鎮事少而置官猥多,
〔少,詩沼翻。〕
沃野一鎮自將以下八百餘人,
〔將,謂鎮將也。將,即亮翻。〕
請一切五分損二。」魏主從之。
23乙酉,將軍吳子陽與魏元英戰於白沙,子陽敗績。
〔白沙在齊安郡界。魏收志,有沙州,治白沙關城,註云梁置。唐志,黃州黃陂縣有白沙關。〕
24魏東荊州蠻樊素安作亂,乙酉,以左衛將軍李崇為鎮南將軍、都督征蠻諸軍事,將步騎討之。
〔將,即亮翻。騎,奇寄翻。〕
25馮翊吉翂父為原鄉令,
〔翂,撫文翻。漢雲帝中平二年分故鄣立原鄉縣,屬吳興郡。〕
為姦吏所誣,逮詣廷尉,罪當死。翂年十五,檛登聞鼓,乞代父命。
〔檛,則瓜翻。〕
上以其幼,疑人教之,使廷尉卿蔡法度嚴君誘脅,取其款實。
〔誘者,開之以生路;脅者,威之以纆索杻械,示將拷訊之。款,誠也。誘,音酉。〕
法度盛陳拷訊之具,詰翂曰:「爾求代父,敕已相許,審能死不?
〔所謂脅之也。拷,音考。詰,去吉翻。不,讀曰否。〕
且爾童騃,若為人所教,亦聽悔異。」
〔騃,五駭翻。所謂誘之也。悔異,猶律文所謂鲼異。〕
翂曰:「囚雖愚幼,豈不知死之可憚!顧不忍見父極刑,故求代之。此非詳故,柰何受人教邪!明詔聽代,不異登仙,豈有回貳!」
〔反前說為回,異前說為貳。〕
法度乃更和顏誘之曰:「主上知尊侯無罪,行當得釋,觀君足為佳童,今若轉辭,幸可父子同濟。」翂曰:「父掛深劾,必正刑書;囚瞑目引領,唯聽大戮,
〔劾,戶概翻,又戶得翻。瞑,莫定翻。〕
無言復對。」時翂備加杻械,法度愍之,命更著小者,
〔復,扶又翻。杻,女九翻。更,工衡翻。著,陟略翻。〕
翂不聽,曰:「死罪之囚,唯宜益械,豈可減乎!」竟不脫。法度具以聞,上乃宥其父罪。
丹楊力王志求其在廷尉事,并問鄉里,欲於歲首舉充純孝。
〔魏、晉以來舉士皆由州鄉,故問其鄉里。〕
翂曰:「異哉王尹,何量翂之薄乎!父辱子死,道固當然;若翂當此舉乃是因父取名,何辱如之!」固拒而止。
〔量,音良。翂之拒王志是也;梁武帝知翂之孝節而不能敘用以厲流俗,非也。〕
26魏主納高肇兄偃之女為貴嬪。
〔嬪,毗賓翻。〕
27魏散騎常侍趙脩,寒賤暴貴,恃寵驕恣,陵轢王公,為眾所疾。
〔散,悉亶翻。騎,奇寄翻。轢,朗擊翻。〕
魏主為脩治第舍,擬於諸王,
〔為,于偽翻。治,直之翻。〕
鄰居獻地者或超補大郡。脩請告歸葬其父,凡財役所須,並從官給。脩在道淫縱,
〔脩自洛歸趙郡,在道淫縱。〕
左右乘其出外,頗發其罪惡;及還,舊寵小衰。高 肇密構成其罪,侍中、領御史中尉甄琛、黃門郎李憑、廷尉卿陽平王顯,素皆諂附於脩,至是懼相連及,
〔懼以黨附連坐及禍。甄,之人翻。琛,丑林翻。〕
爭助肇攻之。帝命尚書元紹檢訊,下詔暴其姦惡,免死,鞭一百,徙敦煌為兵。
〔敦,徒門翻。〕
而脩愚疏,初不之知,方在領軍于勁第樗蒲,羽林數人稱詔呼之,送詣領軍府。甄琛、王顯監罰,先具問事有力者五人,迭鞭之,
〔監,工銜翻。問事,行杖者也。〕
欲令必死。脩素肥壯,堪忍楚毒,密加鞭至三百不死。即召驛馬,促之上道,出城不自勝,
〔上,時掌翻。勝,音升。〕
舉縛置鞍中,
〔舉,擎也。脩困極不能自勝乘騎,兩人對舉而置之馬上,縛著鞍中。〕
急驅之,行八十里,乃死。帝聞之,責元紹不重聞,
〔重,直用翻。聞,奏也。〕
紹曰:「脩之佞幸,為國深蠹,臣不因釁除之,
〔釁,隙也。釁,許覲翻。〕
恐陛下受萬世之謗。」帝以其言正,不罪也。紹出,廣平王懷拜之曰:「翁之直過於汲黯。」紹曰:「但恨戮之稍晚,以為愧耳。」紹,素之孫也。
〔常山王素見一百二十二卷宋文帝元嘉十一年。廣平王懷,孝文之子,以族屬長幼之次,呼紹為翁。〕
明日,甄琛、李憑以脩黨皆坐免官,左右與脩連坐死黜者二十餘人。散騎常侍高聰與素親狎,而又以宗人諂事高肇,故獨得免。
三年(甲申、五○四)
1春,正月,庚戌,征虜將軍趙祖悅與魏江州刺史陳伯之戰於東關,祖悅敗績。
2癸丑,以尚書右僕射王瑩為左僕射,太子詹事柳惔為右僕射。
〔惔,徒甘翻。〕
3丙辰,魏東荊州刺史楊大眼擊叛蠻樊季安等,大破之。季安,素安之弟也。
4丙寅,魏大赦,改元正始。
5蕭寶寅行及汝陰,東城已為梁所取,乃屯壽陽棲賢寺。二月,戊子,將軍姜慶真乘魏任城王澄在外,
〔去年魏遣澄入寇,宿師於外。〕
襲壽陽,據其外郭。長史韋纘倉猝失圖;任城太妃孟氏勒兵登陴,先守要便,
〔敵所必攻,我所必守曰要。便者,形勝可據,便於制敵之處。陴,頻彌翻。〕
激厲文武,安慰新舊,
〔新者,壽陽兵民;舊者,北來將士。或曰:新者,新附;舊者,舊民。〕
將
【章:十二行本「將」上有「勸以賞罰」四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。】
士咸有奮志。太妃親巡城守,
〔守,手又翻。〕
不避矢石。蕭寶寅引兵至,與州軍合擊之,自四鼓戰至下晡,
〔日未入之前,為下晡。〕
慶真敗走。韋纘坐免官。
任城王澄攻鍾離,上遣冠軍張惠紹等將兵五千送糧詣鍾離,
〔冠,古玩翻。將,即亮翻。〕
澄遣平遠將軍劉思祖等邀之。丁酉,戰于邵陽;
〔即邵陽州也。〕
大敗梁兵,俘惠等十將,殺虜士卒殆盡。思祖,芳之從子也。
〔劉芳以儒學親重於太和之間。敗,補邁翻。將,即亮翻。從,才用翻。〕
尚書論思祖功,應封千戶侯;侍中、領右衛將軍元暉求二婢於思祖,不得,事遂寢。
〔史言魏賞罰失當。〕
暉,素之孫也。
上遣平西將軍曹景宗、後軍王僧炳等帥步騎三萬救義陽。
〔後軍者,後軍將軍也。帥,讀曰率。〕
僧炳將二萬人據鑿峴,
〔鑿峴在關南。今信陽軍南三十五里有曹店,即景宗屯鑿峴口所築。峴,戶典翻。〕
景宗將萬人為後繼,元英遣冠軍將軍元逞等據樊城以拒之。三月,壬申,大破僧炳於樊城,俘斬四千餘人。
〔僧炳敗於樊城,未得至鑿峴也。〕
否則此非襄陽之樊城,自別是一處。〕
魏詔任城王澄,以「四月淮水將漲,舟行無礙,南軍得時,勿昧利以取後悔。」會大雨,淮水暴漲,澄引兵還壽陽。魏軍還既狼狽,失亡四千餘人。中書侍郎齊郡思伯為澄軍司,居後為殿,
〔殿,丁練翻。〕
澄以其儒者,謂之必死,及至,大喜曰:『仁者必有勇』,
〔論語孔子之言。〕
於軍司見之矣。」思伯託以失道,不伐其功。有司奏奪澄開府,仍降三階。上以所獲魏將士請易張惠紹于魏,魏人歸之。
〔考異曰:惠紹傳無被獲及復還事。今從魏書。〕
6魏太傅、領司徒、錄尚書北海王詳,驕奢好聲色,貪冒無厭,
〔好,呼到翻。冒,莫北翻。厭,於鹽翻。〕
廣營第舍,奪人居室,嬖昵左右,所以請託,中外嗟怨。
〔嬖,卑義翻,又博計翻。昵,尼質翻。〕
魏主以其尊親,恩禮無替,軍國大事皆與參決,所奏請無不開允。魏主之初親政也,以兵召諸叔,
〔事見上卷齊和帝中興元年。〕
詳與咸陽、彭城王共車而入,防衛嚴固。高太妃大懼,乘車隨而哭之。既得免,謂詳曰:「自今不願富貴,但使母子相保,與汝掃市為生耳。」及詳再執政,
〔齊和帝中興元年正月,魏主親政,十一月,詳為司徒。〕
太妃不復念前事,
〔復,扶又翻。〕
專助詳為貪虐。冠軍將軍茹皓,以巧思有寵於帝,
〔茹,音如。思,相吏翻。〕
常在左右,傳可門下奏事,弄權納賄,朝野憚之,詳亦附焉。皓娶尚書令高肇從妹,皓妻之姊為詳從父安定王燮之妃;詳烝於燮妃,由是與皓益相昵狎。
〔朝,直遙翻;下同。從,才用翻。昵,尼質翻。〕
直閤將軍劉冑,本詳所引薦,殿中將軍常季賢以善養馬,陳掃靜掌櫛,
〔櫛,側瑟翻,梳也。〕
皆得幸於帝,與皓相表裏,賣權勢。
高肇本出高麗,時望輕之。
〔麗,力知翻。〕
帝既黜六輔,
〔魏高祖殂,使六人受遺輔幼主,事見一百四十二卷齊東昏侯永元元年。〕
誅咸陽王禧,
〔事見上卷齊和帝中興元年。〕
專委事於肇。肇以在朝親族至少,
〔少,詩沼翻。〕
乃邀結朋援,附之者旬月超擢,不附者陷以大罪。尤忌諸王,以詳位居其上,欲去之,獨執朝政,
〔去,羌呂翻。〕
乃譖之於帝,云「詳與皓、冑、季賢、掃靜謀為逆 亂。」夏,四月,帝夜召中尉崔亮入禁中,使彈奏詳貪淫奢縱,及皓等四人怙權貪橫,收皓等繫南臺,
〔橫,戶孟翻。南臺,御史臺也。〕
遣虎賁百人圍守詳第。
〔賁,音奔。〕
又慮詳驚懼逃逸,遣左右郭翼開金墉門馳出諭旨,示以中尉彈狀,詳曰:「審如中尉所糾,何憂也!正恐更有大罪橫至耳。
〔橫,戶孟翻。〕
人與我 物,我實受之。」詰朝,有司奏處皓等罪,皆賜死。
〔詰,去吉翻。處,昌呂翻。〕
帝引高陽王雍等五王入議詳罪。詳單車防衛,送華林園,母妻隨入,給小奴弱婢數人,圍守甚嚴,內外不通。五月,丁未朔,下詔宥詳死,免為庶人。頃之,徙詳於太府寺,圍禁彌急,母妻皆還南第,五日一來視之。
初,詳娶宋王劉昶女,待之疏薄。
〔昶,丑兩翻。〕
詳既被禁,高太妃乃知安定高妃事,大怒曰:「汝妻妾盛多如此,安用彼高麗婢,陷罪至此!」
〔麗,力知翻。〕
杖之百餘,被創膿潰,旬餘乃能立。
〔被,皮義翻。創,初良翻。〕
又杖劉妃數十,曰:「婦人皆勡,何獨不勡!」劉妃笑而受罰,卒無所言。
〔卒,子恤翻;下同。〕
詳家奴數人陰結黨輩,欲劫出詳,密書姓名,託侍婢通於詳。詳始得執省,
〔省,悉景翻。省,猶視也。〕
,而門防主司遙見,突入就詳手中攬得,奏之,詳慟哭數聲,暴卒。詔有司以禮殯葬。
〔門防主司,主門衛之兵以防守詳者。〕
先是,典事史元顯獻雞雛,四翼四足,
〔典事,猶今尚書六部主事,吏職也。江南制局監有典事。先,悉薦翻。〕
詔以問侍中崔光。光上表曰:「漢元帝初元中,丞相府史家雌雞伏子,漸化為雄,
〔師古曰:「初尚伏子,後乃稍稍化為雄也。伏,音房富翻。〕
冠距鳴將。
〔師古曰:距,雞附足骨,鬬時所用刺之。將,謂帥領其群也。〕
永光中,有獻雄雞生角,劉向以為『雞者小畜,主司時起居人,
〔畜,許又翻。師古曰:至時而鳴,以為人起居之節。〕
小臣執事為政之象也。
〔事見西漢書五行志。〕
竟寧元年,石顯伏辜,此其效也。』靈帝光和元年,南宮寺雌雞欲化為雄,但頭冠未變,詔以問議郎蔡邕,對曰:『頭為元首,人君之象也。今雞一身已變,未至於頭,而上知之,是將有其事而不遂成之象也。若應之不精,政無所改,頭冠或成,為患滋大。』
〔事見後漢書蔡邕傳。〕
是後黃巾破壞四方,天下遂大亂。今之雞狀雖與漢不同,而其應頗相類,誠可畏也。臣以向、邕言推之,翼足眾多,亦群下相扇助之象;雛而未大,足羽差小,亦其勢尚微,易制御也。
〔易,以豉翻。〕
臣聞災異之見,皆所以示吉凶,
〔見,賢遍翻。〕
明君覩之而懼,乃能致福,闇主覩之而慢,所以致禍。或者今有亦自賤而貴,關預政事,如前世石顯之比者邪!願陛下進賢黜佞,則妖弭慶集矣。」
〔妖,於遙翻。〕
後數日,皓等伏誅,帝愈重光。
〔魏主以茹皓伏誅為光言之驗,高肇獨非自賤而貴,關預政事者邪!〕
高肇說帝,使宿衛隊主帥羽林虎賁守諸王第,殆同幽禁,彭城王勰切諫,不聽。勰志尚高邁,不樂榮勢,避事家居,而出無山水之適,處無知己之遊,獨對妻子,常鬱鬱不樂。
〔說,式芮翻。帥,所類翻。樂,音洛。處,昌呂翻。〕
7魏人圍義陽,城中兵不滿五千人,食纔支半歲。魏軍攻之,晝夜不息,刺史蔡道恭隨方抗禦,皆應手摧卻,相持百餘日,前後斬獲不可勝計。
〔魏自去年十月圍義陽,蔡道恭卒於今年五月,自此以上,謂道恭疾未甚之前。勝,音升。〕
魏軍憚之,將退。會道恭疾篤,乃呼從弟驍騎將軍靈恩,
〔從,才用翻。〕
兄子尚書郎僧勰及諸將佐,謂曰:「吾受國厚恩,不能攘滅寇賊,今所苦轉篤,勢不支久;汝等當以死固節,無令吾沒有遺恨!」眾皆流涕。道恭卒,靈恩攝行州事,代之城守。
〔守,式又翻。〕
8六月,癸未,大赦。
9魏大旱,散騎常侍兼尚書邢巒奏稱:「昔者明王重粟帛,輕金玉,何則?粟帛養民而安國,金玉無用而敗德故也。
〔散,悉亶翻。騎,奇寄翻。敗,補邁翻。〕
先帝深鑒奢泰,務崇節儉,至以紙絹為帳扆,
〔扆,於豈翻,禮疏曰:扆,屏風。〕
銅鐵為轡勒,府藏之金,裁給而已,
〔藏,徂浪翻。〕
不復買積以費國資。
〔復,扶又翻。〕
逮景明之初,承升平之業,四境清晏,遠邇來同,於是貢篚相繼,
〔貢篚二語本之禹貢,謂貴細之物,盛之以篚筐而入貢也。〕
商估交入,諸所獻納,倍多於常,金玉恆有餘,國用恆不足。
〔估,音古。恆,戶登翻。〕
苟非為之分限,
〔分,扶問翻。〕
但恐歲計不充,自今請非要須者一切不受。」魏主納之。
10秋,七月,癸丑,角城戍主柴慶宗以城降魏,
〔降,戶江翻。〕
魏筡州刺史元鑒遣淮陽太守吳秦生將千餘人赴之。淮陰援軍斷其路,
〔守,式又翻。將,即亮翻。淮陰,梁重鎮也。以角城叛,遣軍援其不從叛者。斷,音短。〕
秦生屢戰,破之,遂取角城。
11甲子,立皇子綜為豫章王。
12魏李崇破東荊叛蠻,生擒樊素安,進討西荊諸蠻,悉降之。
〔西荊,正指荊州也。魏太和中,徒荊州治穰城,領南陽、順陽、新野、東恆農、漢廣、襄城、北清、恆農等郡,其地正在東荊州之西。〕
13魏人 聞蔡道恭卒,攻義陽益急,短兵日接。曹景宗頓鑿峴不進,但耀兵遊獵而已。上復遣寧朔將軍馬仙琕救義陽,
〔復,扶又翻;下箭復、琕復、乃復同。琕,部田 翻。〕
仙琕輚戰而前,兵勢甚銳。元英結壘於上雅山,
〔「上雅山」當作「士雅山」。【章:十二行本「上」正作「士」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,惟「雅」作 「稚」;張校同;熊校同。】
據水經註,義陽之東有大木山,即晉祖逖將家避難所居也。逖字士雅,後人因以之名山。杜佑曰:唐州桐柏縣有大木山,晉祖逖為豫州刺史,藏家屬於此山。〕分命諸將伏於四山,示之以弱。仙琕乘勝直抵長圍,掩英營;英偽北以誘之,
〔誘,音酉。〕
至平地,縱兵擊之。統軍傅永擐甲執槊,單騎先入,
〔將,即亮翻;下同。擐,音宦。槊,色角翻。〕
唯軍主蔡三虎副之,突陳橫過。梁兵射永,洞其左股,
〔陳,讀曰陣。射,而亦翻。〕
永拔箭復入。仙琕大敗,一子戰死,仙琕退走。英謂永曰:「公傷矣,且還營。」永曰:「昔漢高捫足不欲人知,
〔事見十卷漢高祖四年。〕
下官雖微,國家一將,柰何使賊有傷將之名!」
〔將,即亮翻。〕
遂與諸軍追之,盡夜而返;時年七十餘矣,軍中莫不壯之。仙琕復帥萬餘人進擊英,
〔帥,讀曰率。〕
英又破之,殺將軍陳秀之。仙琕知義陽危急,盡銳決戰,一日三交皆大敗而返。
〔馬仙琕力戰,使曹景宗以大軍繼之,魏必敗退,義陽全矣。〕
蔡靈恩勢窮,八月,乙酉,降於魏。
〔降,戶江翻。〕
三關戍將聞之,辛酉,亦棄城走。
〔乙酉距辛酉三十六日,太遠,或者其辛卯歟!〕
英使司馬陸希道為露版,嫌其不精,命傅永改之;永不增文彩,直為之陳列軍事處置形要而已,
〔為,于為翻。處,昌呂翻。〕
英深賞之,曰:「觀此經算,雖有金城湯池,不能失矣。」
〔史言英伐其功,故深賞傅永能為之陳列。〕
初,南安惠王以預穆泰之謀,追奪爵邑,
〔穆泰事見一百四十卷齊明帝建武三年。〕
及英克義陽,乃復立英為中山王。
御史大丞任昉奏彈曹景宗,上以其功臣,寢而不治。
〔任,音壬。昉,甫兩翻。彈,徒丹翻。治,直之翻。〕
14衛尉鄭紹叔忠於事上,外所聞知,纖豪無隱。每為上言事,
〔為,于偽翻。〕
善則推功於上,不善則引咎歸己,上以是親之。詔於南義陽置司州,移鎮關南,以紹叔為刺史。
〔南義陽治鹿城關,隋為黃州木蘭縣,唐併木蘭入黃岡縣。〕
紹叔立城隍,繕器械,廣田積穀,招集流散,百姓安之。
魏置郢州於義陽,以司馬悅為刺史。
〔魏收地形志,郢州領安陽、城陽、汝南郡。〕
上遣馬仙琕築竹敦、麻陽二城於三關南、
〔麻陽即今黃州麻城縣地。考異曰:司馬悅傳作「豫州刺史馬仙琕」,按仙琕於時未為豫州也。〕
司馬悅遣兵攻竹敦,拔之。
15九月,壬子,以吐谷渾王伏連為西秦、河二州刺史、河南王。
〔吐,從暾入聲。谷,音浴。〕
16柔然侵魏之沃野及懷朔鎮,
〔漢沃野縣屬朔方郡,後魏為鎮。魏收志,太和元年置偏城郡,沃野縣屬焉。此時鎮猶未廢也,註已見前。〕
詔車騎大將軍源懷出行北邊,
〔騎,奇寄翻。行,下孟翻。〕
指授方略,隨須徵發,皆以便宜從事。
〔隨須者,隨軍行之所須以為用者也。〕
懷至雲中,柔然遁去。懷以為用夏制夷,莫如城郭,還,至恆、代,按視諸鎮左右要害之地,可以築城置戍之處,欲東西為九城,及儲糧積仗之宜,犬牙相救之勢,凡五十八條,表上之,曰:「今定鼎成周,去北遙遠,代表諸國頗或外叛,
〔代表,謂魏代都之塞外也。諸國,謂高車諸部。夏,戶雅翻。恆,戶登翻。上,時掌翻。〕
仍遭旱饑,戎馬甲兵十分闕八。謂宜準舊鎮,東西相望,令形勢相接,築城置戍,分兵要害,勸農積粟,警急之日,隨便翦討。彼遊騎之寇,
〔騎,奇寄翻。〕
終不敢攻城,亦不敢越城南出。如此,北方無憂矣。」魏主從之。
17魏太和之十六年,高祖詔中書監高閭與給事中公孫崇考定雅樂,
〔見一百三十七卷齊武帝永明十一年。〕
久之,未就。會高祖殂,高閭卒。景明中,崇為太樂令,上所調金石及書。
〔卒,子恤翻。上,時掌翻。〕
至是,世宗始命八座已下議之。
18冬,十一月,戊午,魏詔 營繕國學。
〔據目錄,是年置四門小學。袁翻曰:太和二十年敕立四門博士,於四門置學。按自周以上,學惟以二,或尚東,或尚西;或貴在國,或貴在郊、爰暨周 室,學蓋有六,師氏居內,大學在國,四小在郊。大戴保傅篇云:帝入東學,尚親而貴仁;帝入南學,尚齒而貴信;帝入西學,尚賢而貴德;帝入北學,尚貴而尊 爵;帝入太學,承師而問道:周之五學於此彌彰。〕
時魏平寧日久,學業大盛,燕、齊、趙、魏之間,教授者不可勝數,
〔燕,因肩翻。勝,音升。〕
弟子著錄多者千餘人,少者猶數百,
〔少,詩沼翻。〕
州舉茂異,郡貢孝廉,每年逾眾。
19甲子,除以金贖罪之科。
〔聽贖事見上元年。〕
20十二月,丙子,魏詔殿中郎陳郡袁翻等議立律令,彭城王勰等監之。
〔勰,音協。監,工銜翻。〕
21己亥,魏主幸伊闕。
〔自南北分治,人主出行所至,通鑑皆曰「如」,自此以後率書「幸」,未曉義例所由變,蓋一時失於刊正也。〕
22上雅好儒術,
〔好,呼到翻。〕
以東晉、宋、齊雖開置國學,不及十年輒廢之,其存亦文具而已,無講授之實。
〔晉元帝建武元年,戴邈請建太學,王敦、蘇峻之難,學校廢矣。成帝咸康三年復立,而儒術終不振。穆帝永和八年殷浩以軍興罷太學生。宋文帝元嘉十五年,徵雷次宗開館教授,而儒、玄、文、史四學並立。齊高帝建元四年,置國子學生二百人,隆昌、建武之間已倚席而不講矣。〕
上一章
回目录
下一章
可能你会感兴趣
(清)汪楫 編輯
汉·王逸
清·冯承辉
明·瞿共美
明·王余佑
清·魏文中
台湾采访册
烟水散人
(宋)魏庆之
宋·王禹偁
(清)陳芳生
清·王锦季
孙过庭
清·李玉
清·厉鹗
(宋)汝阴王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