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Toggle navigation
首页
诗歌
诗经
楚辞
乐府
古风
唐诗
宋词
宋诗
元曲
作者
古籍
近/反义词
造句
学校
首页
>
古籍
>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-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
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
齊紀十
〔重光大荒落(辛巳),一年。〕
和皇帝
〔諱寶融,字智昭,明帝第八子也。〕
中興元年(辛巳、五○一)是年三月始改元。〕
1春,正月,丁酉,東昏侯以晉安王寶義為司徒,建安王寶寅為車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
〔東昏侯以永元三年紀年。騎,奇寄翻。〕
2乙巳,南康王寶融始稱相國,
〔相,悉亮翻;下同。〕
大赦;以蕭穎冑為左長史,蕭衍為征東將軍,楊公則為湘州刺史。
〔去年,楊公則取長沙,因就用為湘州刺史。〕
戊申,蕭衍發襄陽,
〔考異曰:梁高祖紀云:「二月戊申,發襄陽。」按戊申,正月十三日,梁紀誤也。〕
留弟偉總府州事,憺守壘城,
〔壘城者,築壘附近大城,猶今堡寨也。憺,徒敢翻,又徒濫翻。〕
府司馬莊丘黑守樊城。
〔莊丘黑蓋為征東府司馬。〕
衍既行,州中兵及儲偫皆虛。
〔偫,直里翻;積物以待用謂之偫。〕
魏興太守裴師仁、齊興太守顏僧都並不受衍命,舉兵欲襲襄陽,偉、憺遣兵邀擊於始平,大破之,
〔齊分魏興郡東界鄖鄉、錫二縣地為齊興郡。沈約曰:江左僑立始平郡,治武當。五代志曰:淅陽郡武當縣,舊僑置始平郡,又置齊興郡。則二郡皆置於今均州界。宋白曰:齊永明七年置齊興郡於均州鄖鄉縣。守,式又翻。〕
雍州乃安。
〔雍,於用翻。〕
3魏咸陽王禧為上相,
〔禧以太尉輔政,位居群臣之上,故曰上相。〕
不親政務,驕奢貪淫,多為不法,魏主頗惡之。
〔惡,烏路翻。〕
禧遣奴就領軍于烈求舊羽林虎賁,執仗出入。
〔「舊」字衍。執仗出入,每出入欲使之執兵翊衛。賁,音奔。〕
烈曰:「天子諒闇,事歸宰輔。
〔闇音陰。〕
領軍但知典掌宿衛,非有詔不敢違理從私。」禧奴惘然而返。〕惘然,失志貌。惘,音罔。〕禧復遣謂烈曰:
〔復,扶又翻。〕
「我,天子之□□□
【章:十二行本三空格作「子天子」三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】
叔父,身為元輔,有所求須,
〔意之所欲為須。〕
與詔何異!」烈厲色曰:「烈非不知主之貴也,柰何使私奴索天子羽林!
〔索,山客翻。〕
烈頭可得,羽林不可得!」禧怒,以烈為恆州刺史。〕恆,戶登翻。〕烈不願出外,固辭,不許;遂稱疾不出。
〔臥私第不出也。〕
烈子左中郎將忠領直閤,
〔北齊左、右衛有直閤,屬官有朱衣直閤、直閤將軍、直寢、直齋、直後之屬。〕
常在魏主左右。烈使忠言於魏主曰:「諸王專恣,意不可測,宜早罷之,自攬權綱。」北海王詳亦密以禧過惡白帝,且言彭城王勰大得人情,不宜久輔政。
〔勰,音協。〕
帝然之。
時將礿祭,
〔宗廟之祭, 春曰礿。礿,余若翻,薄也。春物始生,其祭尚薄。〕
王公並齊於廟東坊。帝夜使于忠語烈:「明旦入見,當有處分。」質明,烈至。
〔語,牛倨翻。見,賢遍翻。 處,昌呂翻。分,扶問翻。質,正也;質明,天正明也。〕
帝命烈將直閤六十餘人,宣旨召禧、勰、詳,衛送至帝所。
〔將,即亮翻。〕
禧等入見于光極殿,
〔光極 殿,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所起,以引見群臣。見,賢遍翻。〕
帝曰:「恪雖寡昧,忝承寶曆。比纏両疢,
〔魏主名恪,見諸父自稱其名,示謙挹也。比,毗至翻,近也。両,烏光翻,弱也。疢,丑刃翻,疾也。〕
實憑諸父,苟延視息,奄涉三齡。諸父歸遜殷勤,今便親攝百揆,且還府司,當別處分。」
〔還府司,謂各歸公府司存之所。〕
又謂勰曰:「頃來南北務殷,不容仰遂沖操。
〔南北務殷,謂使勰北鎮中山,南取壽陽,因而守之也。沖,謙也,虛也;沖操,謙虛。〕
恪是何人,而敢久違先敕,
〔先敕,謂高祖遺敕,見一百四十二卷東昏侯永元元年。〕
令遂叔父高蹈之意﹖」勰謝曰:「陛下孝恭,仰遵先詔,上成睿明之美,下遂微臣之志,感今惟往,悲喜交深。」
〔惟,思也。〕
庚戌,詔勰以王歸第;禧進位太保;
〔進其位而奪之權。〕
詳為大將軍、錄尚書事。
〔為詳以專恣得罪張本。〕
尚書清河張彝、邢巒聞處分非常,亡走,出洛陽城,為御史中尉中山甄琛所彈。
〔甄,之人翻。彈,徒丹翻。〕
詔書切責之。復以于烈為領軍,仍加車騎大將軍,
〔復,扶又翻,又如字。〕
自是長直禁中,軍國大事,皆得參焉。
魏主時年十六,不能親決庶務,委之左右。於是倖臣茹皓、
〔茹,音如。〕
趙郡王仲興、上谷寇猛、趙郡趙脩、南陽趙邕及外戚高肇等始用事,魏政浸衰。趙脩尤親幸,旬月間,累遷至光祿卿;每遷官,帝親至其宅設宴,王公百官皆從。
〔為後趙脩誅張本。從,才用翻。〕
4辛亥,東昏侯祀南郊,大赦。
5丁巳,魏主引見群臣於太極前殿,告以親政之意。
〔見,賢遍翻。〕
壬戌,以咸陽王禧領太尉,廣陵王羽為司徒。魏主引羽入內,面授之。羽固辭曰:「彥和本自不願,而陛下強與之。〕彭城王勰,字彥和,事見上卷上年。強,其兩翻。〕今新去此官而以臣代之,必招物議。」乃以為司空。
6二月,乙丑,南康王以冠軍長史王茂為江州刺史,
〔冠,古玩翻。〕
竟陵太守曹景宗為郢州刺史,邵陵王寶攸為荊州刺史。
7甲戌,魏大赦。
8壬午,東昏侯遣羽林兵擊雍州,中外纂嚴。
9甲申,蕭衍至竟陵,命王茂、曹景宗為前軍,以中兵參軍張法安守竟陵城。茂等至漢口,諸將議欲併兵圍郢,分兵襲西陽、武昌。
〔將,即亮翻;下同。〕
衍曰:「漢口不闊一里,箭道交至,
〔謂船自中流而下,敵人夾岸射之,其箭交至也。〕
房僧寄以重兵固守,與郢城為掎角;
〔掎,居蟻翻。〕
若悉眾前進,憎寄必絕我軍後,悔無所及。不若遣王、曹諸軍濟江,與荊州軍合,以逼郢城;吾自圍魯山以通沔、漢,
〔沔即漢也,一水二名。〕
使鄖城、竟陵之粟方舟而下,
〔安陸,春秋鄖子之國,故曰鄖城。鄖,音云。杜預曰: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。劉昫曰:郢州長壽縣,古竟陵也。方,泭也。舟,船也。詩云:就其深矣,方之舟之。泭,音桴。〕
江陵、湘中之兵相繼而至,兵多食足,何憂兩城之不拔!天下之事,可以臥取之耳。」
〔臥而取之,言不煩力戰也。〕
乃使茂等帥眾濟江,頓九里。
〔其地去郢城九里,因以為名。帥,讀曰率。〕
張沖遣中兵參軍陳光靜開門迎戰,茂等擊破之,光靜死,沖嬰城自守。景宗遂據石橋浦,連軍相續,下至加湖。
〔加湖在江夏灄陽縣界,湖水自北南注江,去郢城三十里。〕
荊州遣冠軍將軍鄧元起、軍主王世興、田安之將數千人會雍州兵於夏首。
〔雍,於用翻。夏,戶雅翻。〕
衍築漢口城以守魯山,命水軍主義陽張惠紹等遊遏江中,絕郢、魯二城信使。
〔使,疏吏翻。〕
楊公則舉湘州之眾會于夏口。蕭穎冑命荊州諸軍皆受戈則節度,雖蕭穎達亦隸焉。
府朝議欲遣人行湘州事而難其人,
〔南康王開相國府,故曰府朝。朝,直遙翻。〕
西中郎中兵參軍劉坦謂眾曰:「湘土人情,易擾難信,
〔易,以豉翻。〕
用武士則侵漁百姓,用文士則威略不振;必欲鎮靜一州,軍民足食,無踰老夫。」乃以坦為輔國長史、長沙太守,行湘州事。坦嘗在湘州,多舊恩,迎者屬路。
〔按劉坦傳:先嘗在湘州。蓋客游也。屬,之欲翻。〕
下車,選堪事吏分詣十郡,
〔湘州領長沙、桂陽、零陵、衡陽、營陽、湘東、邵陵、始興、臨賀、始安十郡。〕
發民運租米三十餘萬斛以助荊、雍之軍,由是資糧不乏。
三月,蕭衍使鄧元進據南堂西渚,
〔南堂在郢城南,北蓋射堂,西近江渚。〕
田安之頓城北,王世興頓曲水故城。
〔曲水故城,蓋郢府官僚祓禊之地,在城東。〕
丁酉,張沖病卒,驍騎將軍薛元嗣與沖子孜及征虜長史江夏內史程茂共守郢城。
〔張沖自輔國將軍進征虜將軍,以程茂為長史。驍,堅堯翻。騎,奇寄翻。〕
乙巳,南康王即皇帝位於江陵,
〔考異曰:東昏紀云:「丁未,南康王諱即皇帝位。」蓋是日建康始聞之耳。今從和帝紀及梁武帝紀。〕
改元,大赦,
〔始改元為中興元年。〕
立宗廟、南北郊,州府城門悉依建康宮,置尚書五省,以南郡太守為尹,以蕭穎冑為尚書令,蕭衍為左僕射,晉安王寶義為司空,廬陵王寶源為車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建安王寶寅為徐州刺史,
〔寶義、寶源、寶寅皆在建康,遙授之耳。〕
散騎常侍夏侯詳為中領軍,冠軍將軍蕭偉為雍州刺史。丙午,詔封庶人寶卷為涪 陵王,
〔浩,音浮。〕
乙酉,以尚書令蕭穎冑行荊州刺史,加蕭衍征東大將軍、都督征討諸軍事,假黃鉞。時衍次楊口,和帝遣御史中丞宗夬勞軍。
〔夬,古賣翻。 勞,力到翻。〕
寧朔將軍新野庾域諷夬曰:「黃鉞未加,非所以總帥侯伯。」
〔武王伐紂,諸侯畢會。至于牧野,王左杖黃鉞,右秉白旄以麾。後世自魏武以下,率 加黃鉞。孔安國曰:黃鉞,以黃金飾斧。帥,讀曰率;下同。〕
夬返西臺,
〔江陵在西,故曰西臺。〕
遂有是命。薛元嗣遣軍主沈難當帥輕舸數千亂流來戰,張惠紹等擊擒之。〕橫絕流而渡曰亂。詩云:涉渭為亂。舸,古我翻。〕
癸丑,東昏侯以豫州刺史陳伯之過江州刺史、假節、都督前鋒諸軍事,西擊荊、雍。
夏,四月,蕭衍出沔,命王茂、蕭穎達等進軍逼郢城;薛元嗣不敢出。
〔不敢出戰也。〕
諸將欲攻之,衍不許。
〔衍欲持久以全力弊郢、魯二城。〕
10魏廣陵惠王羽通於員外郎馮俊興妻,夜往,為俊興所擊而匿之;五月,壬子,卒。
11魏主既親政事,嬖倖擅權,王公希得進見。
【章:十二行本「見」下有「咸陽王禧意不自安」八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】
〔見,賢遍翻。〕
齊
【章:十二行本 「齊」作「齋」;乙十一行本同。】
帥劉小苟屢言於禧云,
〔帥,所類翻。〕
聞天子左右人言欲誅禧,禧益懼,乃與妃兄給事黃門侍郎李伯尚、氐王楊集始、楊靈 祐、乞伏馬居等謀反。會帝出獵北邙,禧與其黨會城西小宅,欲發兵襲帝,使長子通竊入河內舉兵相應。
〔長,知兩翻。〕
乞伏馬居說禧:「還入洛城,勒兵閉門,
〔說,式芮翻。〕
天子必北走桑乾,
〔謂北歸平城也。平城,魏故都。乾,音干。〕
殿下可斷河橋,為河南天下。」
〔斷,丁管翻。〕
眾情前卻不壹,禧心更緩,自旦至晡,猶豫不決,遂約不泄而散。楊集始既出,即馳至北邙告之。
直寢苻承祖、薛魏孫與禧通謀,
〔當是時,馮太后所幸宦者苻承祖已死,此又別一苻承祖。後魏孝文帝太和九年,初置後齋直寢。〕
是日,帝寢於浮圖之陰,魏孫欲弒帝,承祖曰:「吾聞殺天子者身當病癩。」
〔癩,音賴,惡疾也。〕
魏孫乃止。俄而帝寤,集始亦至。帝左右皆四出逐禽,直衛無幾,
〔幾,居豈翻。〕
倉猝不知所出。左中郎將于忠曰:「臣父領軍留守京城,
〔守,式又翻。〕
計防遏有備,必無所慮。」帝遣忠馳騎觀之,
〔騎,奇寄翻。〕
于烈已分兵嚴備,使忠還奏曰:「臣雖老,心力猶可用。此屬猖狂,不足為慮,願陛下清蹕徐還,以安物望。」帝甚悅,自華林園還宮,
〔華林園,魏明帝所築芳林園也;後避齊王芳諱,改曰華林園。還,從宣翻,又如字。〕
撫于忠之背曰:「卿差強人意!」
禧不知事露,與姬妄及左右宿洪池別墅,
〔洪池即漢之鴻池,在洛陽東二十里。田廬曰墅,今人謂之別業,晉人以來,往往治池館,觀游於其中。墅,承與翻。〕
遣劉小苟奉啟,云檢行田收。
〔行,下孟翻。〕
小苟至北邙,已逢軍人,怪小苟赤衣,欲殺之。小苟困迫,言欲告反,乃緩之。或謂禧曰:「殿下集眾圖事,見意而停,
〔言意趣已發見而中正也。見,賢遍翻。〕
恐必漏泄,今夕何宜自寬!」禧曰:「吾有此身,應知自惜,豈待人言!」又曰:「殿下長子已濟河,兩不相知,豈不可慮!」禧曰:「吾已遣人追之,計今應還。」時通已入河內,列兵仗,放囚徒矣。于烈遣直閤叔孫侯將虎賁三百人收禧。
〔將,即亮翻。賁,音奔。〕
禧聞之,自洪池東南走,僮僕不過數人,濟洛,至柏谷塢,追兵至,擒之,送華林都亭。
〔華林都亭蓋在華林園門外。〕
帝面詰其反狀,
〔詰,去吉翻。〕
壬戊,賜死於私第。同謀伏誅者十餘人,諸子皆絕屬籍,微給資產、奴婢,自餘家財悉分賜高肇及趙脩之家,其餘賜內外百官,逮于流外,
〔雜色補官不入品者,謂之流外官。〕
多者百餘匹,下至十匹。禧諸子乏衣食,獨彭城王勰屢賑給之。河內太守陸琇聞禧敗,斬送禧子通首。魏朝以琇於禧未敗之前不收捕通,責其通情,徵詣廷尉,死獄中。
〔陸与以傅孝文於受內禪之初,福澤及其子;至是,其子敗矣。勰音協。賑,津忍翻。琇,音秀。朝,直遙翻。〕
帝以禧無故而反,由是益疏忌宗室。
12巴西太守魯休烈、巴東太守蕭惠訓不從蕭穎冑之命;惠訓遣子踭將兵擊穎冑,
〔踭,古回翻。〕
穎冑遣汶陽太守劉孝慶屯峽口,
〔此西陵峽口也,在宜都夷陵界;夷陵,今峽州也。〕
與巴東太守任漾之等拒之。
〔任,音壬。〕
13東昏侯遣軍主吳子陽、陳虎牙等十三軍救郢州,進屯巴口。
〔水經註:巴水出廬江雩婁縣之下靈山,亦曰巴山,南流注于江,謂之巴口。今黃州之巴河口是也。〕
虎牙,伯之之子也。
六月,西臺遣衛尉席闡文勞蕭衍軍,
〔勞,力到翻。〕
齎蕭穎冑等議謂衍曰:「今頓兵兩岸,不併軍圍郢,定西陽、武昌,取江州,此機已失;莫若請救於魏,與北連和,猶為上 策。」衍曰:「漢口路通荊、雍,控引秦、梁,
〔泝漢水而上至漢中,秦、梁二州刺史所治也,故可以控引。〕
糧運資儲,仰此氣息;所以兵壓漢口,連結數州。今 若併軍圍郢,又分兵前進,魯山必沮沔路,搤吾咽喉;
〔搤,於革翻。咽,因肩翻。〕
若糧運不通,自然離散,何謂持久﹖鄧元起近欲以三千兵往取尋陽,彼若懽然 知機,一說士足矣;
〔說,輸芮翻。〕
脫距王師,
〔脫,或也;脫者,未可必之辭。〕
固非三千兵所能下也。進退無據,未見其可。西陽、武昌,取之即得;然既得之, 即應鎮守。欲守兩城,不減萬人,糧儲稱是,卒無所出。
〔稱,尺證翻。卒,讀曰猝。〕
脫東軍有上者,
〔上,時掌翻。〕
以萬人攻兩
【章:十二行本「兩」作 「一」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】
城,兩城勢不得相救,若我分軍應援,則首尾俱弱;如其不遣,孤城必陷,一城既沒,諸城相次土崩,天下大事去矣。若郢州 既拔,席卷沿流,
〔卷,讀曰捲。〕
西陽、武昌自然風靡。何遽分兵散眾,自貽憂患乎!且丈夫舉事欲清天步,
〔天步,天路也。詩云:天步艱難。〕
況擁數州之兵以誅群小,懸河注火,奚有不滅!豈容北面請救戎狄,以示弱於天下!彼未必能信,徒取醜聲,此乃下計,何謂上策!
〔蕭衍此計,可謂有英雄之略矣。〕
卿為我輩白鎮軍:前途攻取,但以見付,事在目中,無患不捷,但借鎮軍靖鎮之耳。」
〔蕭穎冑時為西臺尚書令,蓋加鎮軍將軍。為,于偽翻;下祐為同。〕
吳子陽等進軍武口。
〔武口,武湖水出江之口。水上通安陸之延頭,今謂之沙武口。張舜民曰:武口在陽羅洑西北十餘里,距汴京纔十八驛,二廣、湖、湘皆由此而濟。〕
衍命軍主梁天惠等屯漁湖城,唐脩期等屯白陽壘,
〔時築壘於白陽浦。〕
夾岸待之。子陽進軍加湖。
〔考異曰:梁韋叡傳作「茄湖」。今從齊梁帝紀。〕
去郢三十里,傍山帶水,築壘自固。子陽舉烽,城內亦舉火應之;而內外各自保,不能相救。會房僧寄病卒,眾復推助防張樂祖代守魯山。
〔復,扶又翻;下纂復、祐復同。助防者,使之助城主防守,因以為稱。樂祖,即去年張沖所遣助房僧寄者。參考前後,「張」當作「孫」。〕
14蕭穎冑之初起也,弟穎孚自建康出亡,廬陵民脩靈祐為之聚兵,得二千人,襲廬陵,克之,內史謝篹奔豫章。
〔篹,蘇管翻。〕
穎冑遣寧朔將軍范僧簡自湘州赴之,僧簡拔安成,
〔吳孫暼寶鼎二年,分豫章、廬陵、長沙立安成郡;時屬江州。劉昫曰:吉州安福縣,吳置安成郡。九域志:安福縣在吉州西一百二十里。〕
穎冑以僧簡為安成太守,以穎孚為廬陵內史。東昏侯遣軍主劉希祖將三千人擊之,南康太守王丹以郡應希祖。
〔南康,今之贛州。〕
穎孚敗,奔長沙,尋病卒;謝篹復還郡。希祖攻拔安成,殺范僧簡,東昏侯以希祖為安成內史。脩靈祐復合餘眾攻謝篹,篹敗走。
15東昏侯作芳樂苑,
〔樂,音洛。〕
山石皆塗以五采。望民家有好樹、美竹,則毀牆撤屋而徙之;時方盛暑,隨即枯萎,朝暮相繼。
〔言徙樹竹者朝夕相繼也。〕
又於苑中立市,使宮人、宦者共為裨販,
〔裨,益也。買賤賣貴以自裨益,故曰裨販。〕
以潘貴妃為市令,東昏侯自為市錄事,小有得失,妃則予杖;
〔予,讀曰與。〕
乃敕虎賁不得進大荊、實中荻。
〔大荊,牡荊也,俗謂之黃荊,以為箠杖。荻之實中者,以箠人則重而痛楚,虛中者差輕。賁,音奔。〕
又開渠立埭,身自引船,
〔埭,徒耐翻。〕
或坐而屠肉。又好巫覡,
〔好,呼到翻。覡,戶狄翻。〕
左右朱光尚詐云見鬼。東昏入樂遊苑,人馬忽驚,以問光尚,對曰:「曏見先帝大嗔,
〔樂,音洛。先時為曏。嗔,昌真翻,怒也。〕
不許數出。」
〔數,所角翻。〕
東昏大怒,拔刀與光尚尋之。既不見,乃縛菰為高宗形,
〔菰,音孤,雕胡也,一名蔣,江南人呼為茭草。〕
北向斬之,縣首苑門。
〔縣,讀曰懸。〕
崔慧景之敗也,巴王昭冑,永新候昭穎出投臺軍,各以王侯還第,心不自安。
〔昭冑、昭穎投慧景事見上卷上年。永新縣屬安成郡,吳立。〕
竟陵王子良故防閤桑偃為梅蟲兒軍副,與前巴西太守蕭寅謀立昭冑,昭冑許事克用寅為尚書左僕射、護軍。
〔許之以僕射領護軍將軍。〕
時軍主胡松將兵屯新亭,寅遣人說之曰:「須昏人出,
〔須,待也。以帝昏狂,斥指為昏人。說,式芮翻。〕
寅等將兵奉昭冑入臺,閉城號令。
〔將,即亮翻。〕
昏人必還就將軍,但閉壘不應,則三公不足得也。」松許諾。會東昏新作芳樂苑,經月不出遊。偃等議募健兒百餘人,從萬春門入,突取之,昭冑以為不可。偃同黨王山沙慮事久無成,以事告御刀徐僧重。寅遣人殺山沙於路,吏於麝幐中得其事。
〔幐,徒登翻;囊可帶者曰幐。山沙以盛麝香,故曰麝幐,猶今之香袋。〕
昭冑兄弟與偃等皆伏誅。
雍州刺史張欣泰與弟前始安內史欣時,密謀結胡松及前南譙太守王靈秀、直閤將軍鴻選等誅諸嬖倖,廢東昏。
〔晉孝武帝僑立南譙郡於淮南。五代志:江都郡清流縣,舊置南譙郡。鴻,姓也。姓譜:帝鴻氏之後,或曰大鴻之後。左傳,衛有鴻聊魋。雍,於用翻。嬖,卑義翻,又博計翻。〕
東昏遣中書舍人馮元嗣監軍救郢;
〔監,工銜翻。〕
秋,七月,甲午,茹法珍、梅蟲兒及太子右率李居士、制局監楊明泰送之中 興堂,
〔宋孝武帝即位於新亭,改新亭曰中興堂。茹,音如。率,所律翻。〕
欣泰等使人懷刀於座斫元嗣,頭墬果柈中,
〔柈,蒲官翻。柈以盛果及魚肉。〕
又斫明 泰,破其腹;蟲兒傷數瘡,手指皆墮;居士、法珍等散走還臺。靈秀詣石頭迎建康王寶寅,
〔「建康王」當作「建安王」。〕
帥城中將吏見力,
〔見力,見在兵力 也。帥,讀曰率。見,賢遍翻。〕
去車輪,載寶寅,文武數百唱警蹕,向臺城,百姓數千人皆空手隨之。欣泰聞事作,馳馬入宮,冀法珍等在外,東昏盡以城中處分見委,表裏相應。既而法珍得返,處分閉門上仗,不配欣泰兵,鴻選在殿內亦不敢發。寶寅至杜姥宅,日已暝,城門關。城上人射外人,外人棄寶寅潰去。寶寅亦逃,三日,乃戎服詣草市尉,
〔臺城六門之外,各有草市,置草市尉司察之。去,羌呂翻。處,昌呂翻。分,扶問翻。上仗,時掌翻。射,而亦翻。〕
尉馳以啟東昏。東昏召寶寅入宮問之,寶寅涕泣稱:「爾日不知何人逼使人車,仍將去,制不自由。」
〔爾日,猶言其日也。上,時掌翻。〕
東昏笑,復其爵位。張欣泰等事覺,與胡松皆伏誅。
16蕭衍使征虜將軍王茂、軍主曹仲仲宗等乘水漲以舟師襲加湖,
〔考異曰:和帝紀作「王茂先」。今從梁書。〕
鼓譟攻之。丁酉,加湖潰,吳子陽等走免,將士殺溺死者萬計,
〔將,即亮翻。〕
俘其餘眾而還。
〔還,從宣翻。〕
於是郢、魯二城相視奪氣。
17乙巳,柔然犯魏邊。
18魯山乏糧,軍人於磯頭捕細魚供食,
〔磯,居希翻。沙聚成磧,水所漸浸曰磯。〕
密治輕船,將奔夏口,
〔治,直之翻。夏,戶雅翻。〕
蕭衍遣偏軍斷其走路。
〔斷,音短。〕
丁巳,孫樂祖窘迫,以城降。
〔降,戶江翻;下同。〕
己未,東昏侯以程茂為郢州刺史,薛元嗣為雍州刺史。
〔雍,於用翻。〕
是日,茂、元嗣以郢城降。郢城之初圍也,士民男女近十萬口;閉門二百餘日,疾疫流腫,
〔流腫,言毒氣流注而浮腫也。近,其郢翻。〕
死者什七八,
〔考異曰:齊張沖傳云:「死者七八百家。」按死者不可以家數。今從梁高祖紀及韋叡傳。〕
積尸牀下而寢其上,比屋皆滿。
〔比,毗至翻。周禮:五家為比。取其相連比而居也。又毗必翻,次也。〕
茂、元嗣等議出降,
〔降,戶江翻。〕
使張孜為書與衍。張沖故吏青州治中房長瑜
〔明帝時,張沖為青、冀二州刺史,以房長瑜為治中。〕
謂孜曰:「前使君忠貫昊天,郎君但當坐守畫一以荷析薪。
〔畫一,用漢書語:蕭何為法,較若畫一;曹參代之,守而勿失。此取守而勿失之義。左傳曰:其父析薪,其子不克負荷。荷,下可翻,又如字。〕
若天運不與;當幅巾待命,下從使君。今從諸人之計,非唯郢州士女失高山之望,亦恐彼所不取也。」
〔詩曰:高山仰止。註云:有高德則慕而仰之。彼,謂蕭衍。〕
孜不能用。蕭衍以韋叡為江夏太守,行郢府事,
〔夏,戶雅翻。〕
收瘞死者而撫其生者,
〔瘞,於計翻。〕
郢人遂安。
諸將欲頓軍夏口;衍以為宜乘勝直指建康,車騎諮議參軍張弘策、寧遠將軍庾域亦以為然。衍命眾軍即日上道。緣江至建康,凡磯、浦、村落,軍行宿次、立頓處所,弘策逆為圖畫,如在目中。
〔郢、魯未克,蕭衍則違眾議駐兵漢口而不輕進,圖萬全也。郢、魯既克,衍遽督諸軍直指建康,乘勝勢也。逆為圖畫者,畫緣江可立頓及次宿之地為圖,使諸將按之以為進止。上,時掌翻。〕
19辛酉,魏大赦。
20魏安國宣簡侯王肅卒於壽陽,
〔安國縣,漢屬中山國,晉魏屬博陵郡。〕
贈侍中、司空。初,肅以父死非命,
〔王奐死見一百三十八卷武帝永明十一年。〕
四年不除喪。高祖曰:「三年之喪,賢者不敢過。」
〔記檀弓:子夏既除喪而見,予之琴,和之而不和,彈之而不成聲,作而曰:「哀未忘也,先王制禮而弗敢過也。」〕
命肅以禮禫之禮除喪。
〔翆而小祥,再翆而大祥;大祥之後,中月而禫。鄭氏曰:祥,吉也。禫,澹澹然平安之意。禫,徒感翻。釋曰:除服祭名。〕
然肅猶素服、不聽樂終身。
21汝南民胡文超起兵於灄陽
〔沈約曰:汝南本沙羨土,晉末,汝南郡民流寓夏口,因立為汝南縣,為江夏太守治所。宋白曰:晉汝南郡人流寓夏口,因僑立汝南郡,在潼口;又為汝南縣,晉末改為江夏縣,荊湘記云,金水北岸有汝南舊城是也。晉惠帝世,立灄陽縣。晉書朱伺傳曰:張昌之亂,安陸人多附昌,唯伺合鄉人討之。昌既滅,伺部曲以逆順有嫌。求別立縣,遂從之,分安陸東界立灄陽縣,屬江夏郡。灄,書涉翻。時汝南之地已入於魏。蕭子顯齊志:司州汝南郡寄治義陽。〕
以應蕭衍,求取義陽、安陸等郡以自效;衍又遣軍主唐脩期攻隨郡,
〔晉武帝分南陽、義陽立隨郡,屬荊州;宋孝武帝度屬郢州;前廢帝永光元年改屬雍州;明帝泰始五年改為隨陽郡,還屬郢州;後廢帝元徽四年度屬司州;齊曰隨郡。五代志:隨州隨縣,舊置隨郡。〕
皆克之。司州刺史王僧景遣子
【章:十二行本「子」下有「貞孫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孔本同;張校同,云無註本亦無。】
為質於衍,司部悉平。
〔司部,謂司州所部領諸郡。質,音致。〕
崔慧景之死也,其少子偃為始安內史,逃潛得免。
〔少,詩照翻。〕
及西臺建,以偃為寧朔將軍。偃詣公車門上書曰:「臣竊惟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亂臣賊子者,江夏王與陛下,先臣與鎮軍是也;
〔慧景既死,江夏王寶玄併誅,事見上卷上年。夏,戶雅翻。〕
雖成敗異術而所由同方。陛下初登至尊,與天合符;天下纖芥之屈,尚望陛下申之,況先帝之子、陛下之兄所行之道,即陛下所由哉!此尚不恤,其餘何冀!今不可幸小民之無識而罔之;
〔以非道欺人謂之罔。〕
若使曉然知情節,相帥而逃,陛下將合以應之哉!」
〔帥,讀曰率。〕
事寢不報。偃又上疏曰:「近冒陳江夏之冤,非敢以父子之親而傷至公之義,誠不曉聖朝所以然之意。若以狂主雖狂,實是天子,江夏雖賢,實是人臣,先臣奉人臣逆人君為不可,未審今之嚴兵勁卒直指象魏者,
〔象魏,闕也。〕
其故何哉!臣所以不死,苟存視息,
〔人目不能視,氣不復息,則死矣。〕
非有他故,所以待皇運之開泰,申忠魂之枉屈。今皇運已開泰矣,而死社稷者返為賊臣;臣何用此生於陛下之世矣!臣謹按鎮軍將軍臣穎冑、中領軍臣詳,皆社稷之臣也,同知筅臣股肱江夏,匡濟王室,天命未遂,主亡與亡;而不為陛下瞥然一言。
〔瞥,普蔑翻,暫見也。為,于偽翻。〕
知而不言,不忠;不知而不言,不智也。如以先臣遣使,江夏斬之;則征東之驛使,何為見戮﹖陛下斬征東之使,實詐山陽;
〔斬王天虎以詐山陽事見上卷上年。使,疏吏翻。〕
江夏違先臣之請,實謀孔矜。
〔事亦見上卷上年。〕
天命有歸,故事業不遂耳。臣所言畢矣,乞就湯鑊!然臣雖萬沒,猶願陛下必申先臣。何則﹖惻愴而申之,則天下伏;不惻愴而申之,則天下叛。先臣之忠,有識所知,南、董之筆,千載可期,
〔南、董,謂齊南史、晉董狐也。崔杼弒齊莊公,太史書曰:「崔杼弒其君。」崔子殺之。弟嗣書而死者二人;其弟又書,乃舍之。南史氏聞太史盡死,執簡以往。聞既書矣,乃還。晉、趙盾弟穿弒靈公。董狐以盾不討賊,書曰:「趙盾弒其君,」以示於朝。孔子曰:「董狐,古之良史也,書法不隱。」載,子亥翻。〕
亦何待陛下屈申而為褒貶!然小臣惓惓之愚,為陛下計耳。」詔報曰:「具知卿惋切之懷,今當顯加贈諡。」偃尋下獄死。
〔惓,逵員翻。惋,烏貫翻。下,遐嫁翻。〕
22八月,丁卯,東昏侯以輔國將軍申冑監豫州事;辛未,以光祿大夫張緕鎮石頭。
〔監,工衍翻。緕,古回翻。〕
23初,東昏侯遣陳伯之鎮江州,以為吳子陽等聲援。子陽等既敗,蕭衍謂諸將曰:「用兵未必須實力,所聽威聲耳。今陳虎牙狼狽奔歸,尋陽人情理當恟懼,
〔恟,許拱翻。〕
可傳檄而定也。」乃命搜俘囚,得伯之幢主蘇隆之,
〔幢,傳江翻。〕
厚加賜與,使說伯之,許即用為安東將軍、江州刺史。
〔即,就也。說,式芮翻;下同。〕
伯之遣隆之返命,雖許歸附,而云「大軍未須遽下。」衍曰:「伯之此言,意懷首鼠。
〔漢書:田蚡曰:首鼠兩端。服虔註云:首鼠,一前一卻也。〕
及其猶豫,急往逼之, 計無所出,勢不得不降。」
〔降,戶江翻。〕
乃命鄧元起引兵先下,楊公則徑掩柴桑,
〔柴桑,漢縣,屬豫章郡,晉屬武昌郡;晉惠帝立尋陽郡,治柴桑。五代志 曰:江州湓城縣,舊曰柴桑。杜佑曰:今尋陽縣南楚城驛,舊柴桑縣也。〕
衍與諸將以次進路。元起將至尋陽,
〔今江州德化縣,六朝之尋陽也。〕
伯之收兵退保湖口,
〔湖口,彭蠡湖入江之口也,今江州湖口縣即其地。〕
留陳虎牙守湓城。選曹郎吳興沈瑀說伯之迎衍。
〔選,須絹翻。瑀,音禹。〕
伯之泣曰:「余子在都,不能不愛。」瑀曰:「不然。人情匈匈,
〔毛晃曰:匈匈,諠擾之意。漢書高帝紀:天下匈匈勞苦。又匈匈,讙議之聲。荀子: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。匈匈,漢書無音,荀子有平、去二音。〕
皆思改計;若不早圖眾散難合。」丙子,衍至尋陽,伯之束甲請罪。初,新蔡太守席謙,
〔蕭子顯齊志,江州有南新蔡郡,豫州有北新蔡郡。以五代志考之,北新蔡當置於今光州界。〕
父恭祖
【章:十二行本「祖」作「穆」;乙十一行本同。】
為鎮西司馬,為魚復侯子響所殺。
〔事見一百三十七卷武帝永明八年。復,音腹。〕
謙從伯之鎮尋陽,聞衍東下,曰:「我家世忠貞,有殞不二。」伯之殺之。乙卯,以伯之為江州刺史,虎牙為徐州刺史。
24魯休烈、蕭踭破劉孝慶等於峽口,任漾之戰死。休烈等進至上明,江陵大震。蕭穎冑恐,馳告蕭衍,令遣楊公則還援根本。衍曰:「公則今泝流上江陵,雖至,何能及事!休烈等烏合之眾,尋自退散,正須少時持重耳。
〔上,時掌翻。少,詩紹翻。〕
良須兵力,
〔良,信也。〕
兩弟在雍,
〔謂蕭偉總雍州事,憺守壘城也。雍,於用翻。〕
指遣往徵,
〔指,謂上指。徵,徵兵也。〕
不為難至。」穎冑乃遣
【章:十二行本「遣」下有「軍主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;退齋校同。】
蔡道恭假節屯上明以拒蕭踭。
25辛巳,東昏侯以太子左率李居士總督西討諸軍事,屯新亭。
〔左率,左衛率也。〕
26九月,乙未,詔蕭衍若定京邑,得以便宜從事。衍留驍騎將軍鄭紹叔守尋陽,
〔驍,堅堯翻。騎,奇寄翻。〕
與陳伯之引兵東下,謂紹叔曰:「卿,吾之蕭何、寇恂也。
〔漢高祖委蕭何以關中,光武任寇恂以河內,使給餽餉事,並見漢紀。〕
前塗不捷,我當其咎;糧運不斷,卿任其責。」紹叔流涕拜辭。比克建康,
〔比,必利翻,及也。〕
紹叔督江、湘糧運,未嘗乏絕。
27魏司州牧廣陽王嘉請築洛陽三百二十三坊,各方三百步,曰:「雖有暫勞,姦盜永息。」丁酉,詔發畿內夫五萬人築之,四旬而罷。
28己亥,魏立皇后于氏。后,征虜將軍勁之女;勁,烈之弟也。自祖父栗磾以來,
〔于栗磾,魏開國功臣。磾,丁奚翻。〕
累世貴盛,一皇后,四贈公,三領軍,二尚書令,三開國公。
29甲申,東昏侯以李居士為江州刺史,冠軍將軍王珍國為雍州刺史,建安王寶寅為荊州刺史,輔國將軍申冑監郢州,龍驤將軍扶風馬仙琕監豫州,
〔冠,古玩翻。雍,於用翻。驤,思將翻。琕,部田翻。〕
驍騎將軍徐元稱監徐州軍事。珍國,廣之之子也。
〔王廣之歷事高、武、明三帝。〕
是日,蕭衍前軍至蕪湖;申冑軍二萬人棄姑孰走,衍進軍,據之。戊申,東昏侯以後軍參軍蕭踭為司州刺史,前輔國將軍魯休烈為益州刺史。
30蕭衍之克江、郢也,東昏遊騁如舊,謂茹法珍曰:「須來至白門前,當一決。」
〔騁,丑郢翻。茹,音如。須,待也。白門,建康城西門也;西方色白,故以為稱。一決,言一戰以決勝負也。〕
衍至近道,乃聚兵為固守之計,簡二尚方、二冶囚徒以配軍;
〔建康有左、右二尚方,東、西二冶。〕
其不可活者,於朱雀門內日斬百餘人。
衍遣曹景宗等進江寧。
〔沈約曰:晉武帝太康元年,分秣陵立臨江縣,二年,更名江寧,其治所蓋臨江濱。金陵覽古云:新亭去江寧十里。〕
丙辰,李居士自新亭選精騎一千至江寧。
〔騎,奇寄翻。〕
景宗始至,營壘未立,且師行日久,器甲穿弊。居士望而輕之,鼓譟直前薄之;景宗奮擊,破之,因乘勝而前,徑至皁莢橋。於是王茂、鄧元起、呂僧珍進據赤鼻邏,
〔邏,郎佐翻。〕
新亭城主江道林引兵出戰,眾軍擒之於陳。
〔陳,讀曰陣。〕
衍至新林,命王茂進據越城,鄧元起據道士墩,
〔墩,音敦。〕
陳伯之據籬門,
〔陳伯之蓋據西籬門。〕
呂僧珍據白板橋。
〔據陶弘景書,板橋時屬江寧縣界。按板橋市今在建康府城之西,江寧鎮北。〕
李居士覘知僧珍眾少,帥銳卒萬人直來薄壘。
〔覘,丑廉翻,又丑豔翻。少,詩沼翻。帥,讀曰率。〕
僧珍曰:「吾眾少,不可逆戰,可勿遙射,須至塹裏,當併力破之。」 俄而皆越塹拔柵。
〔塹,七豔翻。〕
僧珍分人上城,矢石俱發,自帥馬步三百人出其後,城上復踰城而下,內外奮擊,居士敗走,獲其器甲不可勝計。
〔上,時掌 翻。復,扶又翻。下,遐嫁翻。勝,音升。〕
居士請於東昏侯,燒南岸邑屋以開戰場,自大航以西,新亭以北皆盡。衍諸弟皆自建康自拔赴軍。
〔衍諸弟亡匿於建康 里巷,事見上卷上年。〕
冬,十月,甲戌,東昏侯遣征虜將軍王珍國、軍主胡虎牙將精兵十萬餘人陳於朱雀航南,宦官王寶孫持白虎旛督戰,開航背水,以絕歸路。衍軍小卻,王茂下馬,單刀直前,其甥韋爪慶執鐵纏擡以翼之,
〔鐵纏擡,以鐵線纏擡把。齊武陵王晃有銀纏擡。將,即亮翻。陳,讀曰陣;下突陳同。背,蒲妹翻。纏,直彥翻。擡,色角翻。〕
衝擊東軍,應時而陷。曹景宗縱兵乘之,呂僧珍縱火焚其營,將士皆殊死戰,鼓譟震天地。珍國等眾軍不能抗,王寶孫切罵諸將帥,
〔帥,所類翻。〕
直閤將軍席豪憤,突陣而死。豪,驍將也,既死,士卒土崩,赴淮死者無數,積尸與航等,後至者乘之而濟。於是東昏侯諸軍望之皆潰。
〔據齊書云:朱爵諸軍望之皆潰。蓋東昏侯自登朱爵門督戰也。〕
衍軍長驅至宣陽門,諸將移營稍前。
陳伯之屯西明門,
〔西明門,建康城西門也。〕
每城中有降人出,伯之輒呼與耳語。
〔耳語,附耳而語也。降,戶江翻;下同。〕
衍恐其復懷翻覆,密語伯之曰:「聞城中甚忿卿舉江州降,欲遣刺客中卿,宜以為慮。」
〔復,扶又翻。語,牛倨翻。中,竹仲翻。〕
伯之未之信。會東昏侯將鄭伯倫來降,衍使伯倫過伯之,謂曰:「城中忿卿,欲遣信誘卿以封賞,
〔誘,音酉。〕
須卿復降,當生割卿手足;卿若不降,復欲遣刺客殺卿。宜深為備。」伯之懼,自是始無異志。
〔蕭衍之使鄭伯倫,此孫子五間所謂因間也。須,持也。復,扶又翻。〕
戊寅,東昏寧朔將軍徐元瑜以東府城降。青、冀二州刺史桓和入援,屯東宮。己卯,和詐東昏,云出戰,因以其眾來降。光祿大夫張緕棄石頭還宮。李居士以新亭降於衍,琅邪城主張木亦降。壬午,衍鎮石頭,命諸軍攻六門。東昏燒門內營署、官府,驅逼士民,悉入宮城,閉門自守。衍命諸軍築長圍守之。
〔守,式又翻。考異曰:齊帝紀與梁帝紀敘此事先後多不同。按齊紀皆有甲子,今用梁紀事,以齊紀甲子次之。〕
楊公則屯領軍府壘北樓,與南掖門相對,嘗登樓望戰。城中遙見麾蓋,以神鋒弩射之,矢貫胡牀,左右失色。公則曰:「幾中吾腳!」談笑如初。
〔射,而亦翻。幾,居依翻。中,竹仲翻。〕
東昏夜選勇士攻公則柵,軍中驚擾;公則堅臥不起,徐命擊之,東昏兵乃退。公則所領皆湘州人,素號怯懦,城中輕之,每出盪,輒先犯公則壘;公則獎厲軍士,克獲更多。
先是,東昏遣軍主左僧慶屯京口,常僧景屯廣陵,李叔獻屯瓜步;及申冑自姑孰奔歸,使屯破墩,
〔據梁書鄱陽王恢傳,破墩,即破岡,在曲阿界,栔始皇所鑿也。先,悉薦翻。墩,音敦。〕
以為東北聲援。至是,衍遣使曉諭,皆帥其眾來降。
〔史言東昏唯孤城自守。使,疏吏翻。帥,讀曰率。〕
衍遣弟輔國將軍秀鎮京口,輔國將軍恢鎮破墩,從弟寧朔將軍景鎮廣陵。
〔景本名昺,李延壽作南史,避唐廟諱,改昺為景,通鑑因之。〕
31十一月,丙申,魏以驃騎大將軍穆亮為司空;
〔驃,匹妙翻。騎,奇寄翻。〕
丁酉,以北海王詳為太傅,領司徒。初,詳欲奪彭城王勰司徒,
〔勰,音協。〕
故譖而黜之;既而畏人議己,故但為大將軍,至是乃居之。詳貴盛翕赫,將作大匠王遇多隨詳所欲,私以官物給之。
〔李延壽曰:王遇本馮翊李潤鎮羌,其先為羌中強族,自云姓王,後改為鉗耳氏,至魏宣武時,復改為王。坐事腐刑,累遷吏部尚書,爵宕昌公。〕
司徒長史于忠責遇於詳前曰:「殿下,國之周公,阿衡王室,
〔阿衡,謂如伊尹也。鄭玄曰:阿,倚也;衡,平也。伊尹湯所依倚以取平,故以為官名。〕
所須材用,自應關旨;
〔關旨,謂關上旨也。〕
何至阿謏附勢,損公惠私也!」遇既踧踖,
〔踧,昌六翻。踖,資昔翻。踧踖,恭而不自安之貌。〕
詳亦慙謝。忠每以鯁直為詳所忿,嘗罵忠曰:「我憂在前見爾死,不憂見我死時也!」忠曰:「人生於世,自有定分;
〔分,扶問翻。〕
若應死於王手,避亦不免;若其不爾,王不能殺!」忠以討咸陽王禧功,封魏郡公,遷散騎常侍,兼武衛將軍。
〔散,悉亶翻。騎,奇寄翻。〕
詳因忠表讓之際,密勸魏主以忠為列卿,令解左右,
〔常侍、武衛之職,常在天子左右。〕
聽其讓爵。於是詔停其封,優進太府卿。
〔詳能以計捤于忠。而不知高肇已制其後矣。〕
32巴東獻武公蕭穎冑以蕭踭與蔡道恭相持不決,憂憤成疾:
〔蕭穎冑以蕭衍東伐,所向戰克,而己輔南康居江陵,近不能制蕭踭;外無以服姦雄之心而內有肘腋之寇,此其所以憂憤成疾也。踭,古回翻。〕
壬午,卒。
〔卒,子恤翻。〕
夏侯詳祕之,使似其書者假為教命,密報蕭衍,衍亦祕之。詳徵兵雍州,蕭偉遣蕭憺將兵赴之。踭等聞建康已危,眾懼而潰,踭及魯休烈皆降。乃發穎冑喪,贈侍中、丞相,於是眾望盡歸於衍。夏侯詳請與蕭憺共參軍國,詔以詳為侍中、尚書右僕射,尋除使持節、撫軍將軍、荊州刺史。詳固讓于憺。乃以憺行荊州府州軍。
【章:十二行本「軍」作「事」;乙十一行本同。】
〔豈特眾望歸衍哉,西臺之權又歸於憺矣。憺,徒敢翻,又徒濫翻。使,疏吏翻。〕
33魏改築圜丘於伊水之陽;
〔齊明帝建武二年,魏孝文定圜丘於委粟山,今改之。水經:伊水出南陽縣西荀渠山,東北過陸渾新城縣,又東北過伊闕中,又東北至洛陽縣南而北入于洛。魏蓋立圜丘於洛陽之南,伊水之北。〕
乙卯,始祀於其上。
34魏鎮南將軍元英上書曰:「蕭寶卷荒縱日甚,虐害無辜。
〔卷,讀曰捲。〕
其雍州刺史蕭衍東伐秣陵,掃土興兵,順流而下;唯有孤城,更無重衛,
〔此謂襄陽空虛也。〕
乃皇天授我之日,曠世一逢之秋;此而不乘,將欲何待!臣乞躬帥步騎三萬,直指沔陰,
〔襄陽在沔南;水南為陰。帥,讀曰率。〕
據襄陽之城,斷黑水之路。
〔斷,丁管翻。水經註:黑水出南鄭北山,南流入漢。諸葛亮牋云:朝發南鄭,暮宿黑水,四五十里。英蓋謂得襄陽,則梁州之路斷也。〕
昏虐君臣,自相魚肉;我居上流,威震遐邇。長驅南出,進拔江陵,則三楚之地一朝可收,
〔太史公曰:楚有三:俗自淮、沛、陳、汝南、南郡,此西楚也;彭城以東,東海、吳、廣陵,此東楚也;衡山、九江、江南、豫章、長沙,此南楚也。〕
岷、蜀之道自成斷絕。
〔若取荊、湘,則岷、蜀趣建康之道亦絕矣。〕
又命揚、徐二州聲言俱舉,
〔魏揚州治壽陽,徐州治彭城。〕
建業窮蹙,魚游釜中,可以齊文軌而大同,混天地而為一。伏惟陛下獨決聖心,無取疑議;此期脫爽,
〔爽,差也。〕
并吞無日。」事寢不報。
車騎大將軍源懷上言:「蕭衍內侮,寶卷孤危,廣陵、淮陰等戍皆觀望得失。斯實天啟之期,并吞之會;宜東西齊舉,以成席卷之勢。若使蕭衍克濟,上下同心,豈唯後圖之難,亦恐揚州危逼。何則﹖壽春之去建康纔七百里,
〔魏置揚州於壽春,見上卷上年。〕
山川水陸,皆彼所諳。
〔諳,烏含翻。〕
彼若內外無虞,君臣分定,乘舟藉水,冚忽而至,未易當也。
〔分,扶問翻。易,弋豉翻。〕
今寶卷都邑有土崩之憂,邊城無繼援之望,廓清江表,正在今日。」魏主乃以任城王澄為都督淮南諸軍事、鎮南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揚州刺史,使為經略;既而不果。
〔使魏從二臣之計,畫江為境,不待侯景之亂也。任,音壬。〕
懷,賀之子也。
〔源賀,禿髮専檀之子,入魏,賜姓源氏。〕
東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曰:「蕭氏亂常,君臣交爭,江外州鎮,中分為兩,
〔謂西陽以西盡歸蕭衍,歷陽以下猶屬建康也。〕
東西抗峙,已淹歲時。民庶窮於轉輸,甲兵疲於戰鬬,事救於目前,力盡於麾下,無暇外維州鎮,綱紀庶方,藩城棋立,孤存而已。不乘機電掃,廓彼蠻疆,恐後之經略,未易於此。
〔易,以豉翻。〕
且壽春雖平,三面仍梗,鎮守之宜,實須豫設。義陽差近淮源,利涉津要,朝廷行師,必由此道。
〔水經:淮水出南陽平氏縣胎簪山,東北過桐柏山,又東逕義陽縣,故曰義陽差近淮源。淮源淺狹,魏人行師以此地為利涉津要。〕
若江南一平,有事淮外,
〔謂若蕭衍平定江南,勢必用兵淮外。〕
須乘夏水汎長,列舟長淮;
〔此謂江南用兵之常勢。汎長,知兩翻。〕
師赴壽春,須從義陽之北,
〔此謂魏師赴壽春之路。〕
便是居我喉要,
〔謂,義陽也。〕
在慮彌深。義陽之滅,今實時矣。度彼不過須精卒一萬二千;
〔度,徒洛翻。〕
然行師之法,貴張形勢。請使兩荊之眾西擬隨、雍,
〔兩荊,謂魏置荊州於穰城、東荊州於沘陽也。隨、雍,謂隨郡、襄陽也。雍,於用翻。〕
揚州之卒頓于建安,得捍三關之援;然後二豫之軍直據南關,對抗延頭,
〔二豫,謂魏置豫州於汝南、東豫州於新息也。南關,謂陰山關。延頭,在安陸界。〕
遣一都督總諸軍節度,季冬進師,迄于春末,不過十旬,克之必矣。」
〔考異曰:益宗傳曰:「世宗納之,遣元英攻義陽。」按英攻義陽在景明四年八月。此表言蕭氏君臣交爭,則是梁武攻東昏時。蓋益宗建策於今日,而行於後年耳。〕
元英又奏稱:「今寶卷骨肉相殘,藩鎮鼎立。義陽孤絕,密邇王土,內無兵儲之固,外無糧援之期,此乃欲焚之鳥,不可去薪,
〔去,羌呂翻。〕
授首之寇,豈容緩斧!若失此不取,豈唯後舉難圖,亦恐更為深患。今豫州刺史司馬悅已戒嚴垂發,東豫州刺史田益宗兵守三關,請遣軍司為之節度。」魏主乃遣直寢羊靈引為軍司。
〔直寢,因直寢殿以為官稱。〕
益宗遂入寇。建寧太守黃天賜與益宗戰于赤亭,
〔宋有建寧左郡,孝武大明八年,省建寧左郡為建寧縣,屬西陽郡,後復為郡。隋志:黃州麻城縣,舊置建寧郡。又,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,以豫部蠻民置二十八縣,赤亭其一也。水經註:舉水自湖陂城南流,逕赤亭下,謂之赤亭水。西陽五水蠻,赤亭其一也。〕
天賜敗績。
〔考異曰:魏帝紀:「七月乙未,田益宗破蕭寶卷將黃天賜於赤亭。」田益光傳:「景明初,蕭衍遣軍主吳子陽帥眾寇三關,益宗遣光城太守梅與之據長風城逆擊子陽,大破之,斬獲千餘級。」按吳子陽乃東昏將,非衍將也。且衍方與杽昏相拒,何暇寇魏三關!此必益宗傳誤。「益光傳」當作「益宗傳」。〕
35崔慧景之逼建康也,東昏侯拜蔣子文為假黃鉞、使持節、相國、太宰、大將軍、錄尚書事、揚州牧、鍾山王;
〔使,疏吏翻。〕
及衍至,又尊子文為靈帝,迎神像入後堂,使巫禱祀求福。及城閉,城中軍事悉委王珍國;兗州刺史張稷入衛京師,以稷為珍國之副。稷,緕之弟也。
〔張緕時為光祿大夫。〕
時城中實甲猶七萬人,東昏素好軍陳,與黃門、刀敕及宮人於華光殿前習戰鬬,詐作被創勢,使人以板択去,用為厭勝。
〔好,呼到翻。陳,讀曰陣。被,皮義翻。創,初良翻。択,音岡。厭,於択翻,又於琰翻。〕
常於殿中戎服、騎馬出入,以金銀為鎧冑,具裝飾以孔翠。
〔孔、翠,孔雀、翡翠也。鎧,苦亥翻。〕
晝眠夜起,一如平常。聞外鼓叫聲,被大紅袍,登景陽樓屋上望之,
〔今建康法寶寺,景陽樓故基也。被,皮義翻。〕
弩幾中之。
〔幾,居依翻。中,竹仲翻。〕
始,東昏與左右謀,以為陳顯達一戰即敗,崔慧景圍城尋走,謂衍兵亦然,敕太官辦樵、米為百日調而已。
〔調,徒釣翻,算度也。〕
及大桁之敗,眾情兇懼。
〔兇,凶勇翻。〕
茹法珍等恐士民逃潰,故閉城不復出兵。
〔復,扶又翻。〕
既而長圍已立,塹柵嚴固;然後出盪,屢戰不捷。
〔塹,士豔翻。〕
東昏尤惜金錢,不肯賞賜;法珍叩頭請之,東昏曰:「賊來獨取我耶!何為就我求物!」後堂儲數百具榜,
〔榜,比朗翻,木片也。〕
啟為城防;東昏欲留作殿,竟不與。又督御府作三百人精仗,待圍解以擬屏除,
〔屏,必郢翻。〕
金銀雕鏤雜物,倍急於常。眾皆怨怠,不為致力。外圍既久,城中皆思早亡,莫敢先發。
茹法珍、梅蟲兒說東昏曰:
〔鏤,盧侯翻。為,于偽翻。說,式芮翻。〕
「大臣不留意,使圍不解,宜悉誅之。」王珍國、張稷懼禍,珍國密遣所親獻明鏡於蕭衍,衍斷金以報之。
〔鏡所以照物;獻鏡者,欲衍照其心也。易大傳曰: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故衍取以為報。斷,丁亂翻,王肅丁管翻。〕
兗州中兵參軍
【章:十二行本「軍」下有「馮翊」二字;乙十一行本同。】
張齊,稷之腹心也,珍國因齊密與稷謀,同弒東昏。齊夜引珍國就稷,造膝定計,
〔造,七到翻。造,至也。對席而坐,兩下促席俱前至膝,以定密謀,故曰造膝定計。〕
齊自執燭;又以計告後閤舍人錢強。
〔後閤舍人,蓋江左所置,使主殿後閤者也。按後閤舍人,常在宮中,觀徐龍駒事可見。〕
十二月,丙寅夜,強密令人開雲龍門,珍國、稷引兵入殿,御刀豈勇之為內應。
〔豐勇之,右衛軍人,為東昏所委任。姓譜:豐姓,鄭七穆子豐之後。〕
東昏在含德殿作笙歌,寢未熟,聞兵入,趨出北戶,欲還後宮,門已閉。宦者黃泰平刀傷其膝,仆地,張齊斬之。
〔東昏時年十九。〕
稷召尚書右僕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鍾下,令百僚署牋,以黃油裹東昏首,
〔黃絹施油可以禦雨,謂之黃 油。以黃油裹物,表可見裏,蓋欲蕭衍易於審視也。〕
遣國子博士范雲等送詣石頭。
〔考異曰:南史王亮傳曰:「張稷等議立湘東嗣王寶晊。領軍王瑩曰:『城門已 久,人情離解,征東在近,何不諮問!』」按時和帝已立,稷等知建康不可守,故弒東昏,豈敢復議立寶晊!今從齊紀。〕
右衛將軍王志歎曰:「冠雖弊,何可加 足!」取庭中樹葉挼服之,
〔挼,奴禾翻,兩手相切摩也;今俗語云挼莎。〕
偽悶,不署名。衍覽牋無志名,心嘉之。亮,瑩之從弟;志,僧虔之子也。
〔王瑩,蕭衍引為相國左長史。王僧虔, 齊初位登台司。〕
衍與范雲有舊,
〔衍與雲同遊竟陵西邸,見一百三十六卷武帝永明二年。〕
即留參帷幄。王亮在東昏朝,以依違取容。蕭衍至新林,百僚皆間道送 款,
〔朝,直遙翻。間,古莧翻。〕
亮獨不遣。東昏敗,亮出見衍,衍曰:「顛而不扶,安用彼相!」亮曰:「若其可扶,明公豈有今日之舉!」
〔論語,孔子曰:「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。」衍引以詰王亮。〕
城中出者,或被劫剝。楊公則親帥下陳於東掖門,衛送公卿士民,故出者多由公則 營焉。
〔彼,皮義翻。帥,讀曰率。〕
衍使張弘策先入清宮,封府庫及圖籍。于時城內珍寶委積,弘策禁勒部曲,秋毫無犯。收潘妃及嬖臣茹法珍、梅蟲兒、王咺之等四十一人皆屬吏。
〔陳,讀曰陣。茹,音如。咺,況晚翻。屬,之欲翻。〕
36初,海陵王之廢也,
〔事見一百三十九卷明帝建武元年。〕
王太后出居鄱陽王故第,號宣德宮。乙
【章:十二行本「乙」作「己」;乙十一行本同。】
巳,蕭衍以宣德太后令追廢涪陵王為東昏侯,
〔涪,音浮。〕
褚后及太子誦並為庶人。以衍為中書監、大司馬、錄尚書事、驃騎大將軍、揚州刺史,封建安郡公,依晉武陵王遵承制故事,百僚致敬;
〔待西臺詔命而以宣德太后令高自署置,蕭衍之心,路人所知也,豈必待范雲、沈約發其端哉﹖武陵王遵事,見一百一十三卷晉安帝元興三年。〕
以王亮為長史。壬申,更封建安王寶寅為鄱陽王。
〔更,工衡翻。〕
癸酉,以司徒、揚州刺史晉安王寶義為太尉,領司徒。
己卯,衍入屯閱武堂,下令大赦。又下令:「凡昏制謬賦、淫刑濫役外,可詳檢前原,悉皆除盪;
〔「原」,南史作「源」。前源,謂日前興事之源也。「盪」字作「蕩」,音徒朗翻。〕
其主守散失諸所損耗,精立科條,咸從原例。」
〔原,赦也。守,式又翻。〕
又下令:「通檢尚書眾曹,東昏時諸諍訟失理
〔諍,讀曰爭。〕
及主者淹停不時施行者,精加訊辯,依事議奏。」
〔訊,問也。王制:三訊然後制刑。辯,別白也。左傳曰:子辭,君必辯焉。辯,兵免翻。〕
又下令:「收葬義師,瘞逆徒之死亡者。」
〔瘞,一計翻。〕
潘妃有國色,衍欲留之,以問侍中、領軍將軍王茂,茂曰:「亡齊者此物,留之恐貽外議。」乃縊殺於獄,并誅嬖臣茹法珍等。
〔縊,於賜翻,又於計翻。嬖,卑義翻,又博計翻。茹,音如。〕
以宮女二千分賚將士
〔賚,洛代翻。〕
乙酉,以輔國將軍蕭宏為中護軍。
衍之東下也,豫州刺史馬仙琕擁兵不附衍,
〔琕,部田翻。〕
衍使其故人姚仲賓說之,
〔說,輸芮翻。〕
仙琕先為設酒,乃斬於軍門以徇。衍又遣其族叔懷遠說之,仙琕曰:「大義滅義,」又欲斬之;軍中為請,乃得免。
〔說,式芮翻。為,于偽翻。〕
衍至新林,仙琕猶於江西日抄運船。
〔豫州治歷陽,在大江之西。抄,楚交翻。〕
衍圍宮城,州郡皆遣使請降,
〔使,疏吏翻。降,戶江翻。〕
吳興太守袁昂獨拒境不受命。昂,顗之子也。
〔袁顗死於義嘉之難。〕
衍使駕部郎考城江革
〔曹魏置二十三郎,駕部其一也。杜佑曰:宋、齊駕部屬左民尚書。〕
為書與昂曰:「根本既傾,枝葉安附﹖今竭力昏主,未足為忠;家門屠滅,非所謂孝。豈若翻然改圖,自招多福!」昂復書曰:「三吳內地,非用兵之所;況以偏隅一郡,何能為役!自承麾旆屆止,莫不膝袒軍門。
〔膝袒,謂膝行肉袒也。〕
唯僕一人敢後至者,政以內揆庸素,文武無施,雖獻心,不增大師之勇;置其愚默,寧沮眾軍之威。
〔沮,在呂翻。〕
幸藉將軍含弘之大,可得從容以禮。竊以一餐微施,尚復投殞;
〔從,千容翻。施,式豉翻。投殞,言投命殞身也。復,扶又翻。〕
況食人之祿而頓忘一旦,非唯物議不可,亦恐明公鄙之,所以躊躇,未遑薦璧。」
〔薦璧,謂銜璧而降也。薦,進也。〕
昂問時事於武康令北地傅滝,
〔吳分烏程、餘杭立永安縣;晉武帝太康元年,更名武康,屬吳興郡。〕
滝曰:「昔元嘉之末,開闢未有,故太尉殺身節。
〔袁淑贈太尉;淑死見一百二十七卷宋文帝元嘉三十年。〕
司徒當寄託之重,理無苟全,所以不顧夷險以徇名義。
〔司徒,謂昂父顗也;顗死見一百三十一卷宋明帝泰始二年。〕
今嗣主昏虐,曾無悛改;荊、雍協舉,乘據上流,
〔悛,丑緣翻。雍,於用翻。〕
天人之意可知。願明府深慮,無取後悔。」及建康平,衍使豫州刺史李元履巡撫東土,敕元履曰:「袁昂道素之門,世有忠節,
〔即謂淑、顗也。〕
天下須共容之,勿以兵威陵辱。」元履至吳興,宣衍旨;昂亦不請降,開門撤備而已。仙琕聞臺城不守,號泣謂將士曰:「我受人任寄,義不容降,君等皆有父母,我為忠臣,君為孝子,不亦可乎!」乃悉遣城內兵出降,餘壯士數十,閉門獨守。俄而兵入,圍之數十重。
〔號,戶刀翻。重,直用翻。〕
仙琕令士皆持滿,兵不敢近。
〔近,其靳翻。〕
日暮,仙琕乃投弓曰:「諸君但來見取,我義不降。」乃檻送石頭。衍釋之,使待袁昂至俱入,曰:「令天下見二義士。」衍謂仙琕曰:「射鉤、斬袪,昔人所美。卿勿以殺使斷運自嫌。」
〔斷,音短。〕
仙琕謝曰:「小人如失主犬,後主飼之,則復為用矣。」
〔飼,祥吏翻。復,扶又翻,又如字。〕
衍笑,皆厚遇之。丙戌,蕭衍入鎮殿中。
37劉希祖既克安成,移檄湘部,始興內史王僧粲應之。僧粲自稱湘州刺史,引兵襲長沙。去城百餘里,於是湘州郡縣兵皆蜂起以應僧粲,唯臨湘、湘陰、瀏陽、羅四縣尚全。
〔臨湘、羅二縣,自漢以來屬長沙郡。吳立瀏陽縣,亦屬長沙。宋蒼梧王元徽二年分益陽、湘西、羅及巴峽流民立湘陰縣,屬湘東郡。隋改臨湘為長沙縣,潭州治其所也。唐廢羅縣入湘陰,屬岳州。瀏陽今仍屬潭州。瀏,音留,又音柳。〕
長沙人皆欲汎舟走,行事劉坦悉聚其舟焚之,遣軍主尹法略拒僧粲。戰數不利,
〔數,所角翻。〕
前湘州鎮軍鍾玄紹
〔按當時州府官屬無鎮軍之稱,此必梁書之誤。〕
潛結士民數百人,刻日翻城應僧粲。坦聞其謀,陽為不知,因理訟至夜,而城門遂不閉以疑之。玄紹未發,明旦,詣坦問其故。坦久留與語,密遣親兵收其家書。玄紹在坐,而收兵已報,具得其文書本末。玄紹即首服,
〔坐,徂臥翻;下於坐同。首,手又翻。〕
於坐斬之;焚其文書,餘黨悉無所問。眾愧且服,州郡遂安。法略與僧粲相持累月。建康城平,楊公則還州。僧粲等散走。王丹為郡人所殺,
〔王丹先以南康應劉希祖。〕
劉希祖亦舉郡降。公則克己廉慎,輕刑薄賦,頃之,湘州戶口幾復其舊。
〔幾,居依翻。〕
上一章
回目录
下一章
可能你会感兴趣
唐·薛易简
(東漢)劉珍等 吳樹平校注
(明)秀水沈德符景倩
宋·张侃
清·贪梦道人
清·秦爨公
(明)许次纾
南北朝·颜之推
北齐·魏收
(清)上海毛祥麟对山
陈守真
清·刘心缶
宋·吕夏卿
清·笪重光
清·石涛
宋·欧阳修